文/洪燕
记得以前上大学时,老师问了我们这样一个问题:“迄今为止,对你影响最深的那个人是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三本书是哪三本?”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再次面对这两个问题,心中少了一些当初的懵懂茫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人的不二人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有很多,比如《为何家会伤人》、《正面管教》、《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等等,就目前来说,如果一定要让我推荐一本书给广大家长,我觉得《父母的语言》是首选。
第一次与这本书结缘是在樊登听书APP,樊登对这本书的解读激起了我想要深入阅读的兴趣和渴望。拿到书后我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阅读,里面的很多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父母的每一句话,渐渐变成孩子未来的模样。“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本为人父母者案头必备的一本语言教育启蒙书,我一定要将它推荐给更多的父母。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她是一名做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外科医生,白宫“结束成绩差距”项目发起人,“3000万词汇倡议”负责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走进了先天性耳聋儿童的世界,发现起初情况相似,先天条件相同、手术相同的两个患儿,术后效果却截然不同。两个都是先天性耳聋患者,都在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但在小学三年级时,一个孩子就读正常的公立学校,和朋友们相处融洽,阅读水平与年龄相符;而另一个孩子必须待在“特殊教室”里学习,只会说一点点话,比划几个最简单的手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孩子的治疗效果截然不同呢?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作者的研究团队通过对42组被选中的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进行长达三年的跟踪研究,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发现影响最终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孩子早期所处的语言环境。换句话说,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真正的教育,从孩子出生第一天就开始了,学校并不是教育的起点。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达娜.萨斯金德博士认为,我们可以根据儿童早期的语言环境预测其日后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孩子三岁前接收词汇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最终的学业表现。发育中的大脑对环境中的所有刺激因素都有着高度的敏感性,而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亲子关系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因素。语言环境作为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言的输入、数量和质量都是大脑发育的主要促进因素。良好的语言环境,不仅能够促进智力发育,而且能够改善亲子关系。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缺乏互动、没有回应,或充满愤怒与敌意的环境,或是持续充满压力的 “有毒“早期语言环境,则会对他的基因造成深层次的不利改变,从而永久性地影响大脑发育。
这本书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给出了科学性的、可操作性的方法。父母怎样和孩子进行对话,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大脑潜能呢?萨斯金德博士在书中提出了“3T”原则法:
共情关注(Tune in):它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等待时机成熟,父母再和孩子谈论它。即使孩子关注的东西一直在变化,父母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共情关注”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观察;理解;行动。我理解为关注、共情和给予温暖的回应与反馈。
充分沟通(Talk more):语言的力量不容小觑,父母应多跟孩子交流,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它并不是大人主导的单向谈话,而是一场平等的对话。
轮流谈话(Take turnns):轮流谈话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这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父母发起的互动,还是父母正在回应孩子发起的互动,成功的关键都在于父母必须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和孩子轮流参与谈话,而不能独霸话语权。
仅仅从字面理解,“3T”原则法有一些抽象,其实书中给出了很多具体的例子指导家长该如何练习。刚开始操作的时候也许会有些刻意、生搬硬套的感觉,但是只要脑海里有这个意识,和孩子进行互动时能够有意识地想到这三点,相信假以时日,3T原则一定会内化成我们自身的一部分。
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在看书的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育儿方式、亲子沟通模式进行反思。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和孩子。虽然我们也曾在气急败坏时对孩子进行疯狂的言语轰炸,在情绪不佳时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说出一些不理智的伤人的话,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深深的伤害。幸运的是,我们人类终身具有学习和发育的能力。语言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媒介。相信只要我们持续学习,和孩子沟通时坚持使用“3T”原则,孩子的认知能力会不断得到改善和增强,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一定会变得更为融洽。
神经科学家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它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交谈和每一份互动里。希望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能读一读这本书,能够从中汲取营养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