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看着看着我就被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了,不但倒出了当老师的自白,也教会了我怎样做个优秀的老师。
读完这本书,我心里在佩服作者的同时,我也在思考一个现实问题:当前,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老师究竟该如何去做?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想管却又不敢管。当学生犯了错误,讲道理,他不听,不管觉得失职,对不起家长,话说的重了,又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老师真的没法把握批评学生的尺度,而这本书的作者却教给了我们很多实用的方法。
首先就是要认同孩子,包括他们的语言、想法和情感,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权。当学生遇到困惑或难过的事情而伤心的时候,作为教师往往会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然后得出“这是小问题”、“没什么好担心”、“不要伤心”等结论,这不仅混淆了学生的感受,而且还可能使学生觉得老师不理解自己而疏远教师。因此我们要首先认同、肯定学生的感受。多给他们一些选择的权力,少说一些命令式的语句。
其次,对学生发生的问题要少批评、多指导。特别不要用怒斥、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否则只是告诉并教会学生用暴力解决问题。我们常常会批评学生,却总是忽视指导学生该如何正确做。事实上,学生会出现问题或状况,很多时候是不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导致的。只批评不指导的结果,往往学生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比如两个学生发生纠纷而打架,教师只批评学生,告诉他们打架的危害性,而不指导学生遇纠纷该如何正确解决,结果往往可能是打架的事情在他们身上还会时有发生。
其实,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言行是息息相关的,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不经意间的言语曾经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而这本书让我懂得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技巧与艺术。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对父母来说,孩子意味着他们对美好明天的希望——在社会上取得一席之地。而要让孩子达到父母的殷切企望,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阶段,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知识,作为教师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过得痛苦或者欢乐。老师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一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有被学生气得说不出话或掉眼泪的时候。然后就采取惩罚的手段,让学生认识到犯错以后,会有什么结果。其实,现在实施了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再加上现在是法制社会,在很大的程度上,禁止了老师对学生采用惩罚手段。现实要求我们老师改变“封建家长式的惩罚教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当然,教师也不是圣人,不是天使,学生还是有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也还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令人生气的情况,那我们怎么办呢?
美国教育学家——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在这本书中,博士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生动的例子,向我们介绍如何运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从而促使孩子在学校里愉快的学习。读完之后,深有同感,同时也觉得,作为老师,要掌握生气的艺术。生气,谁都有生气的时候。但教师是门特殊的职业,就要掌握生气的艺术,表达生气的尺度。例如:吉诺特博士讲的一则事例——一位9岁的马特在做一道连除法算式题的时候被难住了。他去问老师。老师回答说:“我刚才讲这道题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你从来不听讲,总是玩。不遵守纪律又不讲礼貌的学生,现在你想得到特殊的关照了。可是我不能单独给你开小灶。你玩去吧。”其实我自己有时在课上也会碰到这种情况并且也很生气,在一次室外课是教广播操的那节课有个小朋友特别调皮不仅不认真学还去打扰别人,并且广播操学的也很差,我看其他小朋友都会了我就为他比较着急,就重复在教可他还依旧在那玩自己的注意力一点也不集中,这时我就火了,顺口来了句:“你怎么这么笨啊你看就你不会”,当然他也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小男孩听我这么一说转脸走了,自己嘟个小嘴跑一边去了,说什么都不愿意学了。通过这件事情我意识到老师语言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我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果我当时把他叫他边上小声的进行一番教育也许他也就不会跑掉了,还有要有耐心小学生的注意力本来就不集中,我不能虽然发挥了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这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也是一个反思,我的故事以及书上的故事,觉得我们的方法都欠妥。学生不听讲,真的很生气。但在这时候,不应该对学生进行诊断——是个“不遵守纪律又不讲礼貌的学生”,“是个笨学生”并且是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老师这个时候一定要压住火,向她坦陈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欢在上课的时候看见你玩,这很让我生气!”然后,可以让学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再和她讲解及遵守纪律与礼貌问题。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也使学生心悦诚服。
海姆•G•吉诺特博士建议我们: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诊断或预言。更不要把孩子的往事或者孩子的家人牵扯进来。诊断孩子是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进行对比也是有害的。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孩子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他很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我懂得了,当我们在生气、愤怒时,要懂得如何表达愤怒而不造成伤害。要知道生气的艺术在于不侮辱别人,不进行人身攻击,不伤害孩子的心灵。这样样有利于表现出老师的风度,也使学生更加信任你,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从而使他更喜欢学校,对学习更有兴趣。所以,海姆•••G•吉诺特博士告诉我们,老师应该恪守黄金法则:可以愤怒,但不可以带侮辱性。我想:当我们掌握了生气的艺术,也就能体现我们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与学生有心与心的交流,能够培养出更多出色的学生,从中体验到更多更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