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权
假期有机会阅读也是一种很好的休闲。在很多人追综艺的星时,我也追星,追数学教学方面的明星。几年前听了贲友林老师的《7的乘法口诀》一课,一下子被贲老师的诙谐幽默的上课风格所吸引。自己也在思考:理想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当假期中细细阅读贲老师的这本《重新认识课堂》,对于心目中的理想课堂有了自己的最新的认识。
理想课堂是什么样子的.?贲老师在书中第一辑就直指主题。从教师的提问,到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从选择什么样的学生回答问题,到学生如何养成问题的意识。可以说,课堂中的点滴细节都在本书中有了体现。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习题讲评结束,问学生“做对的举手。”当学生全部举手后,自己并没有及时捕捉错误资源加以分析。公开课的时候,为了确保上课的质量,只是特意点几个学生发言。这些课堂教学的行为,在贲老师看来,都是不利于孩子生命成长的。正如贲老师在书中所说:“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警醒自己:我是谁?为了谁?教师地教,应服务于学生地学”。简单的一段话,说出了教师课堂教学地真谛,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了学生的发展,选择合适地教学策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地求知欲望,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指引学生未来生命的成长。
要想改变自己的课堂,自己必须学会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关键在于多积累,多思考。在这本书中,贲老师在第二辑中鲜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课堂无小事。比如,《老师,你看其他学科的教科书吗》一文通过对一节课教学设计的分析,揭示了学科整合的重要性。教师要想有学科整合的能力,关键在于通过阅读,积累学科素材,形成大学科的理念。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由于自己任教的是低年级,低年级学生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设计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例如教学《认识毫米》一课,我具体结合科学课有关栽种小葱的科学实践任务,让学生观察小葱的生长情况,学生在观察中,加深了对毫米的认识。可以说,只有打通学科之间的间隔,加深学科之间的融合,我们的教学才会走向学生生长的本质。
要想变革课堂,就要关注细节,这里面也包括教师教学的细节。正如贲老师学校的两句话:“人人都是学习者,个个都是小老师。”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指明方向。在课堂上,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坐正。可是,坐正了,是否就意味着听讲了?坐正了,是否就意味着在学习?有时,我们太注重视觉上的统一、整齐、有序,也就是外在规范。而比这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是否在一种舒适与安全的环境中学习。人,不能沦为物。课堂上,一群生命体一起生活与成长。我们要能感受与体会到思维自由、心灵舒展、生命勃发,千姿百态。贲老师认为:如果我们教师尝试着转变视角,更多地关注学生课堂的学习过程,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营造一种生机勃勃、兴味盎然的课堂。那么,理想中的课堂终有一天也会变为现实。文中像这样从课堂常见的现象出发,引发读者思考的还有很多。印象最深的当属以下两篇。
《不该忘却的板书》一文强调了板书的重要性。什么是板书?板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在黑板上书写文字、制表和绘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通过板书,教师可以理清教学思路,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使教学内容结构化。板书,相当于学习内容的微缩景观,有助于学生记忆与理解,也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板书越来越不被人重视。但其实板书有很多无法超越的优势。一是内容的生成性。板书是随着课堂的不段推进逐渐形成的,能够及时展现课堂中预设之外生成的内容。二是方式的互动性。板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的平台。教师板书,示范引领;学生板书,展示各自的想法,呈现思维轨迹,提升参与意识,活跃学习活动氛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呈现的持续性。逐屏呈现内容,甚至稍纵即逝;而板书能将过程和结果都保留下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反复玩味。贲老师认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板书,不该忘却;还不能忘却的是,板书与等信息技术手段是兼容的。在实践中,我们要探索它们组合运用的有效性,让我们的课堂散发出更迷人的芬芳。
《学生也可以是供题者》一文介绍了教学方式的一种改变:让学生提供题目,并自主地练习。这样的改变,对学生来说,有以下价值。一是增加了练习内容的选择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提供题目,改变了全班学生做相同题目的格局,学生拥有了练习的自主权,变被动地等待为主动地参与,从而释放了学习的激情与能量。二是丰富了练习的方式,提高了思维的含量。以往都是老师出题,学生答题。如果是学生自己从若干题目中选题,无形中,学生也就思考了题目考查什么,怎么分析,要注意什么。练习不一定都要动笔写出来。动脑才是练习过程中更需要强化的。三是在题目呈现、交流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课堂上,组织学生们分享各自选编的题目,学生即是资源的创生者,也是资源的受益者。他们在比较、辨析、沟通、交流等活动中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贲老师强调: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总是把学生作为受方,也可以把学生作为供方。解放了学生,也就解放了教师,解放了教学。
课堂无小事。教师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关注课堂的点滴;要摒弃传统的观念,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要始终保持谦逊的心态,努力打造心目中的理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