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鲍静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相信这段话大家都耳熟能详,这正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书的真谛所在。再次细细品读钱钟书先生的经典之作《围城》,大概是人到中年,对家庭、工作、生活都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似乎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永不过时的经典之作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爆发的动荡时期,钱钟书先生并没有去描写硝烟弥漫的战场、或是伟大的革命精神,而是将视角定格在一群接受了西方教育的中上层社会知识分子身上,以细腻、幽默的笔触描绘了这群“体面人”的感情和生活。乍读文章,主人公方鸿渐的情感经历实在让人不能理解,总禁不住替他哀叹惋惜。他想逃脱家中安排的所谓门当户对的婚姻,却不敢直言拒绝,所以昧心受了周家的恩惠。当得知才女苏文纨喜欢上自己时,他态度含糊,最终因为心虚和胆怯,错失机缘。纯真可爱的唐晓芙让他相处得倒是轻松些,可人家和别人结婚了。与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结婚后,他们过得十分不幸福,想要挣脱却无法挣脱。仔细想来,方鸿渐之所以一步步身陷“围城”,这不正是由于他软弱的性格所决定的嘛。他虽本性善良,但过于迂腐懦弱,做人做事没有原则。他渴望爱情,但对待爱情缺少执著和坚定。他想要有所成就,渴望别人的尊重,但是没有真才实学,好高骛远。方鸿渐为了给家人一个交代,利用旁门左道购买“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可他非常担心被人发现假造文凭,从而身败名裂,所以这导致他后来在感情、工作和生活中处处犹豫不决,甚至不得不为了圆一个谎而编造另一个谎。所以,这诸多的烦恼和困境恰恰是他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啊。孙柔嘉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精于算计,工于心计,使得方鸿渐陷入她步步为营设计好的婚姻“围城”,可最终两人不欢而散,场面凄凉。
正如这书中的主人公一样,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有时也会身陷“围城”,其实这“围城”大多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比如,身处大城市的人们,向往着乡村生活的清闲幽静。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想要到大城市安身立足,享受大城市丰富的教育、医疗等资源。校园时代的我们想着尽早步入社会,独当一面。等到参加工作了,感受到了社会的压力,又追忆起校园生活的轻松和快乐。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大赚一笔,觉得有了钱就能快乐,却未曾想过,其实有钱人可能也有他们的烦恼和痛苦,或许他们也希望过平淡的生活。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没有长远的考虑。社会大家庭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角色,唯有做好自己,才能适应社会。其实,生活中的美好,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相信生活中凡有一得必有一失。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生活也会温柔地拥抱我们。踏实做事,努力坚持,总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钱钟书先生的这本《围城》之所以经典,因为它不管放在哪个时代都适用,它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贪婪和欲望的可怕。盲目地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使用特殊手段而得到的东西,往往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结局。不同时代的人会遇到不同的困境,但是我们要勇敢地打破自己的“围城”,遇事多从自身找原因。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环境,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用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关爱家人、奉献社会来回报所有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们。因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既然如此,就让我们珍惜当下,感恩拥有的一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