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清晨,那第一缕曙光宛如一把金色利剑,奋力穿透如轻纱般的薄云,毫无保留地倾洒在我们深深眷恋的校园。瞧,五星红旗在微风中烈烈作响,那声响,恰似激昂晨歌的前奏,每一声都撞击着我们的心房,唤醒我们内心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今天,怀揣着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深切的关怀,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与你我紧密相连、对千秋万代意义重大的宏大命题 —— 环境。
视频中的鹤群如灵动的音符,在澄澈的天空中翱翔。它们舒展着修长的翅膀,每一次扇动都仿佛在书写着自由与自然的诗篇。这画面背后,是徐秀娟一家三代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谱写的守护之歌。当我们凝视着三代人在漫长岁月中接力守护的身影时,内心不禁会涌现出这样的追问:到底是什么样一股强大的力量,驱使他们在守护生灵的艰辛道路上,不顾艰难险阻,倾尽所有,矢志不渝?当我们静静回溯,会惊觉他们守护的,不只是丹顶鹤的翩跹身姿,更是人与自然那份镌刻在灵魂深处的温暖羁绊。
是爱,让徐秀娟在青春岁月里,如同呵护最珍贵的宝贝一般,用无比轻柔的呵护,只为给丹顶鹤打造一处安心栖息的港湾。是爱,让徐建峰在狂风暴雨中,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毅然坚守岗位,只为让鸟儿能够在澄澈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每一次人类与丹顶鹤的对视,都是生命之间跨越物种的深情共鸣。那一方湿地,宛如一位无声却伟大的见证者,目睹着人类与自然万物在悠悠时光长河里相互依存、彼此馈赠。这就像是一首没有音符却震撼人心的生命交响诗,淋漓尽致地诠释着爱护环境的崇高与伟大。
塞罕坝,曾经那里是一片荒芜之地,黄沙漫天,狂风呼啸,生态环境极其恶劣,仿佛被大自然遗忘的角落。但是,三代塞罕坝人,怀揣着对这片土地炽热的爱,坚守50载,历经无数次风吹沙打,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奇迹般地变成了如今的绿水青山,成为了 “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漫步在如今的塞罕坝,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那漫山遍野的绿树,谁能想到这里曾经的模样?这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又一伟大壮举,是人类对环境深深热爱的有力证明。
环境问题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热爱的这颗星球,正是由无数个像我们个人小天地、校园这样的微小单元所组成。当我们在赞叹徐秀娟一家对湿地的守护,感慨塞罕坝人创造的绿色奇迹时,其实也在为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寻找答案。因为我们深知,只有从身边触手可及的地方开始,将对环境的热爱融入到日常的每一个行动中,才能真正汇聚起改变世界的力量。
爱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不妨就从我们最熟悉的个人小天地与校园大环境开始。当清晨起床,顺手关上不必要亮着的电灯,让地球少一份资源消耗的压力;洗漱时,用盆接水,避免水流长淌,让生命之源得以细水长流。从身上不小心掉落的垃圾自觉弯腰捡起,用完的纸巾、笔芯,喝完的饮料瓶,自觉及时送到楼道里的垃圾桶里,而不是留在桌肚和教室里,都彰显着我们对环境的温度。这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细节,恰是我们对个人生活环境最质朴、最真挚的爱。
在校园里,这份爱同样有诸多落脚点。行走时,看到地上躺着的纸片,弯腰拾起,是守护校园整洁面貌之爱;随手扶正被风吹倒的指示牌,是守护校园积极风尚之爱;就餐后主动将餐盘送到回收处,为他人就餐提供便利,是守护校园人际温情之爱;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是守护校园生机活力之爱;带动身边人一起用实际行动为校园环境添砖加瓦,是守护校园丰厚底蕴之爱。当我们齐心协力,从细微之处着手,校园就会成为我们理想中的绿色家园,也为地球生态贡献出了属于我们的青春力量。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开始,从每一个细微的举动开始,用我们的双手,在个人生活与校园中播撒环保的种子,让爱扎根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以徐秀娟一家三代为榜样,以塞罕坝建设者为楷模,成为爱护环境的践行者,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们共同的家园描绘出一幅更加绚烂的绿色画卷,让爱与美好在这片土地上永恒绽放!
演讲者 高中部 王智远、高悦淇、余子谦
升旗仪式主持人 高中部 张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