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律动,“艺”彩纷呈

发布时间:2022-11-28

刘若可:

我们常用“美”来赞扬事物。美以艺术的形式,融于生活,陪伴我们的成长。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也许曾在蓝天下奔跑时,抬头望见飘动的白云,正随意地变换奇异的形状;你也许曾在草丛间玩耍时,伸手摘下一簇小小的野花,正如星星般在风中闪烁;你也许曾在树下乘凉时,仰头瞅见健谈的喜鹊,正悠闲地舒展开水墨色的翅膀……生活中的艺术之美无处不在。

下面就由我的同学们,为大家讲述他与艺术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滋养。

李常瑞:  

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一14班的李常瑞。

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看许巍的演唱会。音乐人飘逸的长发,炫酷的身姿,深深吸引着年幼的我。而这,也更坚定了我学习吉他的意愿。

初学时,稚嫩脆弱的手指,发青,出血是常有的事。学任何一门技艺,都需要老师的教诲,不断的练习和坚定的意志。渐渐地,努力收到了成效,学习的曲目也从简单的流行音乐到典雅的古典音乐。优美的旋律和琴音让我乐在其中,深深沉醉。

我明白了吉他并不是为了耍酷。学习吉他的过程更是磨砺品格的过程。它能治愈心灵,陶冶情操。当我心情低落时,吉他会让我变得平静,心胸舒展,内心沉稳。随着琴弦的声音,欢乐回荡心中,烦恼就如一片片云朵被风吹得烟消云散。

谢启南:

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一13班的谢启南,

李常瑞同学在和吉他的交流中所感受到的愉快,我也能在国画中体会到。一张素纸,调和淡墨,笔尖稍蘸,依势补笔。小时候,我时常静靠在桌旁,看着妈妈临摹、创作。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困难、挫折时常不期而遇,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学习国画让我收获了耐心、认真、专注和细心。

每每看着落笔后的不协调,毫无韵味的作品,我时常苦恼,就是这样的反反复复让人沮丧,让人想退缩。是妈妈温柔的教诲,悉心的陪伴,鼓励我再次拿起笔,让修改后的画,有了灵性。画着画着,我仿佛触碰到了国画的风韵,春来暑去,秋收冬藏,每每打开一张张已经微微泛黄的画作,依稀能嗅见淡淡的墨香。

国画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之精华,是一种中国式的浪漫,它将无数的绵长,真诚和细腻都藏在墨水中,浸在文字里。我很庆幸,我的童年和国画密不可分,并在日后成了我最大的爱好。

童言: 

我是来自初一(14)班的童言

和你们不同,我和钢琴是“被”结缘的。

在我七岁时,我被妈妈拉到了一个琴行,一位女老师把我的手按到了琴键上,钢琴顿时发出了一阵刺耳的声音,随着这声音的回荡,钢琴就此“缠”上了我。

花了不到一年,我学会了钢琴的基本弹法,就此拿到了打开音乐世界的钥匙。钥匙还没捂热乎,考级之门便接踵而来。刚开始,我每天积极的视频打卡。但随着考级等级的提升和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地学会偷懒,靠着那压线的成绩,勉强过了十级。

我如释重负,想着终于能摆脱了钢琴,内心激动不已。

但是,在最后一节课上,老师给我弹了一首曲子,刚开始,我只沉浸在能摆脱钢琴的喜悦中。随着踏板的一起一伏,手的一落一抬,我的心也随之舞动,一曲结束,琴声不断在我脑中回荡。在那瞬间,音乐家仿佛站在我的身前,诉说着他的故事。

此后,因为我喜欢那些创作者的故事,我再也没有关上过钢琴。

李欣瑜:

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一14班的李欣瑜。

如果把中国文化比作一条灿烂的星河,那书法定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从天真稚气,到苍老遒劲,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书法?
   
对于书法我也是从陌生到热爱。
   
小学时代,我总是渴望写出书法名家那样灵动可爱、富有生机的字迹,不住地羡慕。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奔去写字。因此,我的进步很快,总是被夸奖。

随着学业的加重,我练习书法的时间越来越少,进步也就愈加缓慢。我的自信心也不如从前。直到有一次认真观察书法老师写字的状态,我才豁然开朗:写字,重要的是心境,唯有心无旁骛,才能向好发展。
   
于是在往后的生活中,这样的心态总能让我提高做事的专注力。

刘若可:

校园因艺术,而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因文化,而有了灵动的精神升华;校园因歌声,而有了欢乐与梦想;校园因我们,而有了青春与律动。为了让我们认识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提升综合素养,十二月份,我校将要举办艺术月系列活动,为我们提供展示艺术之美的舞台。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精彩一刻的到来吧!

初中部 刘若可、李欣瑜、童言、谢启南、李常瑞

本周升旗仪式主持人 国际部 曹芮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