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生命之源,共筑清润世界

发布时间:2023-03-20

师:今年的322日是第31个“世界水日”。世界水日,是人类为水准备的一个节日。在全世界大大小小将近200个节日里,“世界水日”是一个平凡普通、少为人知的节日。

1:今天,我们看不到鲜花妆点,没有礼炮焰火,甚至连简单的节日问候也没有。世界水日,寂静如我们平淡生活的每一天。

2:其实,水资源早已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话题之中,它在天地之间奔腾宣泻、流转聚合,无论人们是否在意,无论有无这个节日。水,就在那里,不止,不息;清润、滋养这大千世界……

1:在我的眼中,水是万物生命之源。三十五亿年前,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单细胞藻类就诞生在海洋里,从那以后,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软体动物到脊椎动物,从两栖动物到哺乳动物,一直到生命的最高级形式----灵长类和人类的出现,虽然,生命从海洋来到了陆地,但是,整个生命进化的历程谁能说不是一部生命与水相依相伴的历史呢?探索地球外空间生命的科学家,在其他星球上首先要确定的,不是生命活动的迹象,而是是否有水存在或者曾经存在的痕迹。因为,水是生命的象征。

2:在我的认知里,水也是历史文明之源。水不但为一切生命活动提供物质保障,而且还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著名专题片——《河殇》,对东西方文明曾作过这样的形容:西方文明面向海洋,开放、自信,是蓝色文明;东方文明深锁内陆,保守、顽固,是黄色文明。尽管,东西方文明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一切文明必然发端于水流之处。华夏文明源自黄河的滋养,古埃及文化源自尼罗河的繁育,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辽阔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交汇,诞生了灿烂多姿的两河流域文化。难以想像,如果有一天,大地上不再有江河奔流,蓝天下不再有波涛起伏,我们该到何处体会大江东去的壮阔、残阳铺水的绚丽,又该在哪里寄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乡土故人之思。

师:水,孕育生命、见证历史,更是人类的精神之源。对水的亲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习性;对水的追求,是人类终其一生的信仰。诗人们选择住所,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果不能,也要“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幽幽”,江也没有,那至少要自己动手,开辟半亩方塘,看“天光云影共徘徊”。人类依水而生,与水为友,甚至将水作为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到治国安帮,小至个人修为,水给我们提供了太多可学习借鉴的东西。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孟子说:“君似舟,民如水,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简单的比喻,凝聚了人类由水而得的深刻哲理。

师:今天我们借“世界水日”一起礼赞生命之水、文明之水、精神之水。水性至柔,水性至纯,水性至美。所以,我们要敬她、畏她、爱她。珍惜与她相处的时间,珍视她赐予我们的一切。

1:如今,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城市过度发展,资源不合理使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的生存环境愈加恶化,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着人类命运。

2:世界水日再次唤起了我们的节水意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把珍惜化作行动,节约用水,文明待水!从随手拧紧的水龙头开始,从喝尽水壶里的最后一滴水开始,从循环使用、避免重复清洗开始。

师:行走在雅致宜人的园林式校园中,感受着生态教育的关怀,让我们与水相依、以水为友,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共筑清润世界!

国旗下讲话发言人 高中部 张子墨、徐慧琳老师、欧桐语

本周升旗仪式主持人 初中部 张欣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