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科技创新旗帜 勇担民族复兴重任

发布时间:2023-11-27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我是届毕业生李煦成,现就读于南京大学;

我是高三(8)班的裘依诺;

我是高三(1)班吴偲同学的爸爸吴国平;

我是高三年级的英语教师吴敏。

 

李煦成:

从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到南京大学的科学殿堂,我在追寻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

为一生奠基的理念,让我从踏入河西的那一天便深深地懂得:修身治学的要义,不仅在于知识的累积,更在于探索精神的培养;诚真勤仁的校训,则让我在进入高校后依然受益:科学前沿的探索、学术空间的拓展,无不依赖于河西为我打造的综合素质的坚实底蕴。

感恩母校,是你,让我在更高一级的平台上看到了更加广阔的科学的星空;感恩母校,是你,让我拥有了一颗在这片星空中自由翱翔的心!

 

裘依诺:

有这样优秀的学长,我们深感骄傲与自豪。

在这里,我不禁想起了20年来从金中河西走出去的许多优秀学长们:

如侯锐泽、唐彬峪、陈子翀、金天、阎昶澍等同学近年来陆续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大少年班等录取。还有我的学弟史家丞和咸浩哲同学,双双在2023年第40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分别保送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他们曾经也和我们一样,在这片以培养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造就科学精神为目标的天地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科学知识的营养。

“创意、创造、创新、畅想、想象”,金中河西科创中心通过各种科学实践活动,将科学与梦想的因子注入我们心灵深处。学校被授予江苏省首批STEM教育实践基地、江苏省科普基地、科学与人文物型课程基地、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学校等称号

 

吴偲爸爸:

非常荣幸,我的孩子吴偲能够有幸和大家一起,在金中河西这片土地上追逐自己的梦想。

金中河西在课程体系上兼顾学校的标准化教育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陆续开发了无人机编程、人工智能等多门校本课程,让学生走进不同情境,开展学习、探究和实践。

孩子自进入金中河西高中学习以来,在完成正常课业任务、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还积极投入社团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钻研他一直喜爱的人工智能领域,在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选择金中河西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科技创新,梦想成真;人才培养,未来可期。

 

吴 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和全国代表大会上为我们指出的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联想与华为都是大公司,但联想急功近利、舍不得研发投入,最终沦为一家跨国组装厂;而华为则秉持“技工贸”的理念,潜心技术研发,始终占据着科技创新高地,最终成长为国际市场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任正非曾这样总结华为经验:“不搞金融、不炒房地产的华为能够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一条路走到底的坚持,得益于二十八年来对一个城墙口持续的冲锋。”

华为所坚持的道路,就是科技强国的道路;华为所冲锋的城墙,就是阻碍我们创新突破的堡垒。

 

李煦成:

曾经,我们从压迫和屈辱中走来: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别人开来几艘军舰、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在我们的土地上肆意倾销廉价的工业品、搜刮民众的财富,洋车、洋油、洋火、洋烟,每一个洋字都为我们打上了科技落后的耻辱的标签。

 

裘依诺:

曾经,我们从一穷二白中走来:新中国成立了,三座大山推倒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是,那时候我们能制造什么?我们能造桌椅板凳,能盖三层以下的楼房,却连一台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也造不了。

 

吴偲爸爸:

曾经,我们从亦步亦趋中走来:我们跟着苏联人学工业化,跟着日本人学工匠精神,跟着德国人、瑞士人学精工制造,我们以远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从英国引进他们淘汰不要的汽车生产线,我们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却被美国的NASA无情地拒绝,我们交了无数的学费,遭受了无数的白眼。

 

吴  敏:

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科技成果,买是买不来的、求是求不到的,唯有依靠自已的力量,通过科技创新,完成全产业链升级,中国人民才能彻底终结西方列强通过专利壁垒收割我们财富的历史。

 

李煦成:

“大江歌罢掉头东,遂密群科济世穷。”我们当以先辈之志为志,热爱科学、投身科学,认真夯实科学知识基础,为明天的科学兴国、科技强国做好准备。这是我们年轻一代应有的担当

 

裘依诺: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我们应当牢记历史,西南联大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茅屋草舍中,八载办学,弦歌不辍,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还有203位两院院士。

 

李煦成:

“大江滔滔东入海,我居江东。石城虎踞山蟠龙,我当其中。”我们当然不会忘记,在金陵中学130多年建校历史上,成千上万“以天下为己任”的学子中,也涌现了陈桢、吴仲华、戴安邦、吕敏等30多位院士。

 

裘依诺:

今天,是我们接过老一辈科学家的旗帜、继承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的时候了。这是我们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吴偲爸爸: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远大的理想,崇高的追求,还要落实到艰苦细致的工作与学习之中。没有一项科技创新的成果,不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踏踏实实地完成基础学业,造就良好的科学素养,这是我们家长和社会理应承担的义务

 

  敏: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时候只有那么几步。青春年华,是绚烂的花朵,也是艰苦的修行,认真把握,让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意义,不要让指间流逝的时光变成明天痛苦与悔恨的泪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而学习,这是我们生逢这个伟大时代的学子当仁不让的使命

让我们:高扬科技创新旗帜,勇担民族复兴重任。

 

  诵:高扬科技创新旗帜,勇担民族复兴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