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瑶: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初二六班张曦瑶。
爸爸:我是张曦瑶的爸爸,张鑫。
张曦瑶:今天我们带给大家的演讲是《养好学品性,树清正家风》。
爸爸:说到家风,曦瑶,你知道什么是家风吗?
张曦瑶:家风,就是门风、父风,是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格与风范,是立身处世之道、道德风貌和价值观的综合体。家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家训、家教、家礼、家德等家文化元素熏陶、积淀而成的,是家文化的缩影。
爸爸:没错。回顾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从《诫子书》到《颜氏家训》再到《傅雷家书》,从孔子庭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到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再到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等,都生动映射出中华民族重教养、守家训、正家风,折射出家风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传承。那么,曦瑶,你了解我们家的家风吗?
张曦瑶:在我的记忆中,家人一起学习讨论的时间特别多。我还记得从小的时候,我便很爱与您探讨数学题,那时您一遍遍地耐心讲解的样子,我记忆犹新。升入初中后,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解答一道物理题,我和您待在书房整整两小时,我们在纸上的画图、推导、验算,到模型的搭建,再进行实验验证,用尽办法,我们还是各执己见,我们共同沉浸在研究和探讨中,不达目的不罢休,我们好学的品性那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我们家的另一位家风践行者就是我的外公,外公是山西王家大院的后人,他谨遵组训、识礼守制、勤勉务实,为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外公喜爱书画,如今已有七十多岁,仍然每日拿着毛笔练习,除此之外。外公也格外喜爱历史,有一次在饭桌上,我和外公聊起了历史,从古代到近代,从党的成立到抗日战争,外公的博学广识让我佩服不已。
爸爸:其实节俭也是我们家的家风。从小,我的妈妈便教育我要惜福、要节约,无论是吃饭掉一粒米在桌上,还是忘记关台灯,她都会严厉批评我,要求我改正。以前我并不理解,如今成为父亲后,愈发觉得节俭极其重要,所以,我也是这么要求你的。
张曦瑶:哦,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虽然您从未和我真正谈及我们家的家风,但在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中,家风的要素已经刻画在了家庭每个成员的日常点滴之中,“养好学品性,树清正家风”,便是我们家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吧。
爸爸:是的,但还有很多,还需要你去细细琢磨。
张曦瑶:爸爸,那么家风为什么这么重要?
爸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不单纯是住处,更是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曦瑶啊,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孝亲敬老;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榜样们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做到人人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
张曦瑶:爸爸,我明白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优秀传承,就是好家风。让我们知善恶、辨是非、明事理,让我们俭以养德、淡泊明志。沐浴在这样的氛围里,我觉得我很幸福和自豪。
爸爸:曦瑶啊,借今天的机会,外公也有话想对你说。
外公(视频):曦瑶,很高兴你认识到了家风的重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价值观塑造、思想引领、行为引导,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成长。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理、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滋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孩子们,你们要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传承下去,同时,你们也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担当作为、胸怀天下,爱家更爱国,为家庭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不断奋斗。
张曦瑶:磨砺个性、坚韧意志、心怀感恩、砥砺前行,报国情怀已在我的内心生根萌发,一定要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人,在建设祖国的大潮中,闪耀属于我的一束光。
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
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