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年级语文老师熊纳,我是高一6班学生沈岑,我是沈岑的父亲沈葵。
老师:沈岑,你认识大屏幕里的这两个人吗?(岑:当然认识,而且非常敬佩,他们是著名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卿和撒贝宁)嗯,回答正确,那我们先欣赏一段他们主持的视频。(播放视频)沈岑,可以谈谈你看完这段视频后的感受吗?
岑:这段视频,让我想起一句古话,“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样是对山水的歌颂,我只会说好山好水好美,但他们的表达却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而这样表达一出口,也让表达人的修养和气质瞬间被拉满了。
老师:说得对极了。他们的表达力、修养和气质是对阅读力量的展现,也是对阅读能养成深厚文化底蕴的最好诠释。著名作家杨绛先生曾言:“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读书不一定能前程似锦、功成名就,但至少可以让你出言有尺,嬉闹有度,说话有德、做事有余。读书不是为了一纸文凭,也不是为了一夜暴富,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是为让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涵,让你在未来能独自渡过漫长幽暗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我想这是我听过的关于“为什么要多读书”最好的答案了。
岑:“出言有尺,嬉闹有度,说话有德、做事有余”这让我想起熊老师您在班级组织的老师学生家长共读《非暴力沟通》一书的活动,当我读这本书时,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和他人的沟通是带有攻击性却并不自知,这既伤害了别人,也让我自己陷入了负面情绪中。而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学会了用更加平和、尊重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同学的相处也更融洽了。
家长:杨绛先生“为什么要读书”的这段话,也引发了我诸多思考。当看到摆摊卖糖水17年,坚持2元不涨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糖水爷爷”的谢永安,被居心叵测地质疑食品安全有问题,被造谣子女不孝,最终选择收摊回乡,我痛心不已。“一犬吠影,百犬吠声。”无自我判断能力的网民们随波逐流,成为键盘侠捕获猎物的帮凶。著名作家尤瓦尔·赫拉利说过:“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就成了一种力量。”而阅读就是汲取这种力量的利器。打开一本好书,远离尘嚣与浮躁,静下心来阅读,沉下心来体悟。在读《哈姆莱特》时切身体会“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读《月亮与六便士》时思考自己会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在读《变色龙》时去反省社会上的“奥楚蔑洛夫”。这都会引领我们养成独到的辨析力与自我判断能力,从而避免被社会舆论的浪潮裹挟而下、随波逐流。
岑:但是我们负担重,功课多, 面对卷帙浩繁的典籍,我们应当如何去选择和阅读呢?
老师:要读书,就要读经典。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浸润在时间的佳酿中,历经百代不改其芳香本色,因此阅读经典书籍并不仅仅是阅读古老的文字,更是在阅读先贤之智慧、古者之品德。读《老人与海》,就会明白“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因而强一分对抗困境的力量;读《泰戈尔诗选》,就会懂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于是添一分对生命的敬畏与参悟。经典正是以这种方式陶冶着阅读者的志趣与情操。让我们从经典读起,品味经典人物的鲜明形象,思考经典语句的丰富哲理,体会经典桥段的深刻内涵,于经典的细枝末节中汲取成长的养分!
家长:要读书,就要追求最佳的读书体验。身为一位父亲,我深知强度大节奏快的学习让你们习惯以最便利最省力的方式获取知识和信息,三秒钟一个爆点的短视频,不断刺激着你们的神经去获取许多即时快乐,却也让你们越来越没有耐心读完一篇很长的文章、看完一个高质量的长视频,只接受干货、金句、划重点,只接受一蹴而就的答案,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带来的是褪不去的浮躁和焦虑。因此埋头沉浸于一本好书,让快生活慢下来,让碎片信息完整起来,便是对抗这一现状的盾牌。特别是阅读纸质书,相较于电子书来说,纸质书的油墨清香更接近读书的本质,白纸黑字的妙语美言受外界干扰更少,更有利于我们在艰涩的道路上前行。当指尖轻抚纸页的细腻时,当书籍摊放在膝头时,静下心去咀嚼,在字里行间回归内心的宁静。
岑:懂了,“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读多了,就知道这世上不止有一种文化,对于不同的声音也会变得包容;读深了,就明白历史的兴衰也只是一瞬间,眼前的得失便不再那么重要;读透了,就懂得人生不只有一种活法,对旁人的生活便多了一份理解。
老师:是啊,你有怎样的阅读就有怎样的思考,你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穆耕森校长曾说:行走在校园里的每一个师生都是淡定的、从容的、自信的,由内而外散发着一种读书人的品相和气质。阅读塑造了我们的思考方式,而思考方式又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轨迹。相信我们触碰过的那些文字,会把浪漫、自由、美好的感受缝进我们的生命中,引领我们走向更光鲜明亮的远方。最后,分享一段2023年中央电视台宣传世界读书日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再次感悟读书的美好!
沈葵(家长)、高一6班 沈岑、熊纳(老师)
升旗仪式主持人 高中部 严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