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虽无恙,吾辈当自强

发布时间:2024-12-09

桑: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十二月九日,89年前的今天一群热血青年为反对日本吞并华北而进行了一场激荡全国的爱国运动。“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学生爱国的呐喊至今萦绕耳边,救国的声响仍然荡气回肠。在那个受尽屈辱的时代,1935年的那个冬天很冷,但广大北平学生的爱国热情火焰万丈。清华园中的一声怒吼:“华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这激起了更多学子的共鸣,他们走上街头,用满腔热血坚持换取国家领土完整!子傅同学,你曾给我们讲过一个杂志封面上女学生的故事,听得我既感动又愤慨,能在这里和我们大家再分享一下么?

周:没问题。照片中的这位女生名叫陆璀,是一名清华园的学生,12 9 日,寒风刺骨,陆璀和游行的同学们在西直门外受阻,她站上方凳,含泪质问:“北平是中国人的,为何中国人不能进,日本人却横行?”此时的她,仿若从《自由引导人民》中走出的女神,手臂高举,目光坚定,瘦小身躯中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她的呐喊,似冲锋号角,唤醒着每一位爱国人士心中的热血与勇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目睹这一瞬间,被深深震撼,称她为 “中国的贞德”,而这张照片也被选作为《大众生活》当月的封面,鼓舞着所见之人。在国家命运风雨飘摇之际,陆璀与众多青年并肩汇聚成滚滚洪流,以热血为墨,以团结为笔,在绝境中书写希望他们的故事终化作璀璨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空中。

桑:国破家不在,国弱民自哀,近代落后的中国给了青年乱世坎坷和枪林弹雨,但青年们义无反顾地成为了救国的的先锋力量,为挽救民族危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是因为深深感受到一个破碎的中国撑不起一个完整的家。

毕:是啊,87年前的1213日就是国破碎家毁灭的证明,这一日,是我中华民族的哀伤,是我中国人民的苦痛。但这其中,我们也看见了另一番景象。那便是魏特琳女士将孩子和妇女护在身后,与日本军官对峙;是约翰·拉贝高举德国国旗,在几番周旋下设立难民区,拯救二十多万南京百姓。为什么?为什么三十万手无寸铁的百姓会无辜被屠杀?为什么一张外国的面孔,一面国旗就能救下许许多多人的生命?因为当时,日本虽强,终强不过德国,更强不过美国,那一句英文,那一面国旗之后,是两个强大的国家。很遗憾,当时的中国不是,而看如今,一切都已天翻地覆,一位位先烈的挺身而出,造就了今日的海清河晏,一代代人的努力奋斗,换来了今日的国富民强!我们青年学生,正像刚刚升起的太阳,我们当以手中之笔,在世事变迁、风云际会里去书写中国的未来,我们当以心中信念,在九州大地、四海浪涛中,去创造华夏的繁荣与富强。

桑:现在,祖国给了我们和平盛世和幸福生活,山河无恙是一代代爱国先烈以献血和汗水筑防,万家灯火是他们用赤诚和奉献在守护。未来,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我们终归要接过。但是也有很多人发出这样的声音: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爱国尤其是学生爱国无法像战争年代显得那么伟大和崇高。杨同学,你怎么看呢?

杨:我不赞同这种看法,新时代爱国有新的特质,和平年代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践行我们对祖国的热爱。1990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举办了一场覆盖全球学生的活动,北京中学生梁帆应邀参加。梁帆驻足旗阵前仰望,那一抹熟悉的中国红却不见踪迹。他立刻冲进活动组委会的办公室,严正要求补升中国红旗,却得到了“没有中国国旗”的回应,他立即表示:没有国旗就把桌布染红了用。在他的坚持下,组委会深为其所打动,立即派人寻找中国国旗。最终,如梁帆所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异域的空中。正所谓:少年驻足的仰望,祖国未来正明亮!

周: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可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过硬的本领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意志品质。传承中华民族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优良美德,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杨:我们还要珍爱和平、警惕战争。面对动荡不安的世界,我们要懂得和平的珍贵,牢记守护和平的使命,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

桑:新时代的少年应该铭记历史、努力学习、关注社会、培养品德、珍爱和平。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勇担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谢谢大家(合)

国旗下讲话发言人 高中部 杨子淏、周子傅、毕庆馀、桑梓烜

升旗仪式主持人 高中部 张澜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