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以河西学生家长和企业界代表的双重身份,和大家分享关于科技创新的思考与展望。
今年的诺贝尔奖已于10月上旬全部揭晓。其中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其中有两位获奖者来自谷歌的AI团队,他们的基础研究为量子计算和超导技术奠定了基石。这启发我们:真正的原始创新,往往源于对基础科学的好奇探索,在追求应用突破的同时,必须尊重基础研究规律,并给予长期稳定支持。
相信同学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哈佛大学《2025全球关键和新兴技术指数报告》指出:世界科技创新格局正在加速重构,呈现出“中美领跑、欧洲追赶”的态势。美国有ChatGPT,中国有DeepSeek;美国有英伟达,中国有华为昇腾,而在5G、高铁等领域,中国已从追赶者变为引领者。
我所在的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型软件企业,长期为全国30个区县教育局、2000多所学校提供教育数字化服务。我们通过算法重构个性化学习路径,让教育服务像智能生命体般持续进化。每一次系统重构都是在探索无人区,我们也深刻意识到;科创不是口号,而是驱动行业进化的核心引擎。
当前的全球竞争已进入“算力+算法”双轮驱动的时代,社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科技创新的火炬,必须传递到青少年手中。陆欣老师,作为执教多年的理科班主任,您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上有哪些心得呢?
【陆 欣】
作作为一名理科老师,我愈发深刻认识到科创思维对于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价值。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MOF领域的三位科学家让我倍感振奋,这不仅是化学创新与跨学科融合的典范,更为学生展示了化学的无限可能,激励他们保持好奇、探索未知!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引导他们从多元视角思考问题。具备科创精神的学生,在面对难题时总能提出独到见解,这不仅帮助他们在学业上脱颖而出,更为他们未来投身科研事业、推动社会进步奠定了坚持基础。
化学组的老师们带领学生利用社团课探索焰色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原理、通过银镜实验感受葡萄糖的还原性、通过自制火箭动力感受化学能与动能和热能的转换。我们开展项目式学习等特色课程“色彩创造营”,让酸碱指示剂从教科书中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色彩展示。同时我们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不仅关注成绩,更重视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拓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是在这种开放包容的环境中,同学们提升了自身的科创思维,点燃了持续探索的热情。
景萱,你来到国际高中已经两个月了,请问你对提升科创思维有哪些心得?
【程景萱】
来到国高读书是我人生的崭新起点,学部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而我刚好是一个非常享受思考的人,一步步抽丝剥茧发现原理,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
开学以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亲身参与的一个物理实验——爱的魔力转圈圈。看着大家制作的“刷子小车”在地面上跳出神奇的“圆舞曲”,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物理学的魅力:一个简单的偏心轮马达,通过振动,竟能将电能转化为动感十足的圆周运动,这背后是受迫振动、能量转换与差速转向原理的生动体现。这个活动也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迫切探求事物原理的渴望促使我不断精进。
谈及科创思维,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父亲。他是一个做事就要做到最好的人,对于未知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这也帮我养成了刨根问底的习惯。每当我遇到困难百思不得其解时,他总会坚定地鼓励和引导我,让我有信心应对一切挑战。
在此,我也想请教一个问题: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如何努力提升自己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呢?
【陆 欣】
其实,科创精神的培养离不开点滴的积累,我校作为江苏省示范“科学与人文物型课程基地”,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个自由探索的科创空间。大家可以从积极参加校园相关活动开始,不管是阅读科普书籍还是参加学生社团,只要主动引导自己积极思考并付诸行动,就能逐步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和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程新军】
确实如此!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决胜未来”的时代。从诺贝尔奖的科学灯塔,到全球竞争的惊涛骇浪,再到企业的自主攻坚,每一份努力都在为民族复兴筑基。最后,期待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能够——以好奇之心探索未知!
【程景萱】以坚韧之志将前路开辟!
【陆 欣】将创新之火燃成燎原之势!
【三人合】让科创时代的青春动能澎湃不息!谢谢大家!

演讲者:陆欣、程景萱、程新军

主持人:国际部 徐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