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读经典好书,铸精彩人生”。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为什么要读书?
这个问题很简单,试问中华上下五千年,哪位名士不好读书?远如宋代全才苏轼,蜀汉丞相诸葛亮;近有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伟大的历史学家陈寅恪。都是因为结缘于书籍,才解放了思想,升华了灵魂,从而出人头地,名垂青史的。读书不仅是为了考个好学校,谋份好工作,更是为了丰富自我内涵和提升精神境界,让人格蜕变得有趣,灵魂沉淀得厚实。不止如此,读书还让我们同外界有了一种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以至于不会犯了闭门造车的大忌。
二:读什么书?
问清读书的本质之后,便需着手确定方向。世上有书千千万,哪一些才是灵魂伴侣呢?固然,兴趣是第一引导力,但千万不要忘了你的目的和身处的层次。光为了寻开心和打发时间而看书,纯属浪费生命。更不必说为了卖弄才硬着头皮去攻克副本了。你需要读的,应该是一些现阶段你能理解个至少30%的------你的阅历和思想深度能经得住磨的,并能够带来实质性帮助的书籍。而不是执着于“你有《时间简史》吗?”之类哗众取宠的零碎。要我做推荐的话,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是解读别人,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剖析自己,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品读中华文脉,汪曾祺的《老味道》是热爱并享受生活。此外,我们可以通过读一些通俗小说来帮助前期培养出阅读兴趣。
三:怎样读书?
每个人都有其独家武功,我只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1.简略地读。用于提高效率,了解主要内容。例如阅读《鲁宾逊漂流记》等小说时。
2.反复读。利于深入思考,训练思维。适用于鲁迅的《呐喊》等巨著。
3.做笔记。可以用于积累,闲来翻看或当作写作素材。典型的便是《傅雷家书》中的许多名言警句,对于做人更是大有帮助。
另外还有一些名人读书的法子,很有借鉴和指导作用。比如说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他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能通过阅读来热爱生活,成就自己,“要奋斗、要探索、要有所发现而不要屈服。”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谢谢大家。
初二(6)班陈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