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人不擅长社交,可能是个误会

发布时间:2019-03-01


说到内向者,可能很多人会想到他们害羞,在社交中总是表现得很拘谨,甚至认为,他们是孤僻的。但其实,心理学上所说的内向,指的是一个人的力量,更多地来自于自身和内在,他们对自己的内心比对外在的世界更感兴趣。

因此,与其说是他们害怕社交,不如说是他们主动选择了独处。之所以更愿意选择独处,有时候是因为社交场合中很多的客套寒暄,并不能满足他们对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期待。

内向者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比如敏感、擅长自省、表述具体客观等都在社交中都能给他们自身带来诸多好处。具体如下:

    1.  内向者不太会给人错误的信号

研究表明,在沟通中内向者和外向者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外向者的表达往往更加抽象、灵活、带有感情色彩,而内向者的表达则更具体、客观、偏向描述性。比如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外向者更可能会说“A很不友好”,而内向者更可能会说“AB大吼大叫了”。

    2.  内向者更了解自己

相比于外向者而言,内向者更喜欢深入思考并善于自省,因此,他们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往往更加了解,这会帮助他们在社交中表达自己,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对象;

    3.  更容易有深度的交流和关系

内向者不喜欢寒暄和表面的对话,而是喜欢深度的交流。这也使得他们虽然可能朋友总量不多,但容易和人建立起长时间的、稳定而深刻的关系;

    4.  内向者更善于观察细节。

尽管内向者的敏感往往使他们在外界刺激面前不堪重负,但这也使得他们对外界的观察更加细致,会注意到一些其他人注意不到的细节。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内向者的大脑在处理视觉信息时表现出了更强的活动。因此,内向者脑中吸收的这个世界的细节更为丰富,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很好的社交素材。

不过,由于他们总是更在乎内心而非外界,他们也常常在社交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与社交焦虑的人所遇到的困难是截然不同的。

    1.  内向者更难从社交中真正感到满足。

    2.  内向者更敏感,因此在社交环境中容易受到干扰。

    3.  内向者不太愿意谈论个人成就,因此他们总是不能有效地“自我推销”。

    4.  内向者想要深度的沟通,因此他们不喜欢、也不善于应付社交中的表面寒暄。

                                     ——摘自知乎Knowyourself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