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长,不做孩子的“黑粉”

发布时间:2021-12-01

智慧家长,不做孩子的“黑粉

   

   “双减”政策实施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然而竞争激烈的中高考指挥棒,仍然剧烈牵动着家长和孩子们的心弦。不论是孩子失常发挥或是心满意足的考试答卷,很多家长急切地看到显眼的“X”,心想把挑错和贬低当作激励孩子的方式。

    实际上,家长永远的挑错和不断的打击,以此达到所谓的激励目的,不仅很难让孩子向前,这种过于严苛的管束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黑粉式育儿的问题在于,家长过于严苛教育的背后,是对孩子的高期待和低信任。


在孩子幼年的时候,自我评价能力还很低,往往把重要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要求作为自我评价。孩子一旦内化了父母对他的贬低和苛责,他就会认为自己就是父母评价那样的不好、不努力、不懂事、拖延,这样的孩子会谨小慎微,缺乏安全感,产生低自尊、低价值感。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也不太敢跟人交往,在人群中显得退缩、孤僻。更不敢和别人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因为觉得自己不值得、配不上。

到了青春期,有些孩子可能还会习惯地认同父母对他贬低的评价,更加认为自己不够好,体验更多的挫败感、无助感和无望感。还有一些孩子自我有一定的发展,会有心理、语言和行为上的反抗,发生消极怠工、敷衍、吵架,甚至肢体冲撞。还有一种更为严重的反抗,就是自我攻击,孩子没有办法把对父母的不满、抱怨以及不被认可的委屈、痛苦表达出来,就只有向自己发泄,于是自残、抑郁、身体的各种不舒服就会表现出来,埋下一些心理问题的隐患。

这样的案例在现实中屡见不鲜。比如一个不想上学的学生曾经来找我,他说不论自己做什么事,都总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干啥都不行,就是一个给父母增加烦恼和负担的人,简直就是家庭的累赘。一个缺乏价值感和安全感、内在荒芜的孩子,哪有力量发展更好的自己呢?

父母希望子女成才,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督促,无可厚非。但什么事都要有个度,过犹不及。过度的严苛承载的是家长过高的焦虑,无形中成为了孩子的心理负担、精神枷锁甚至内在伤害。

家长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发现他们的优势并予以鼓励和肯定,提高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感,是家长对孩子最有力的心灵支撑和唤醒,是最真挚、温暖和智慧的爱。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自:北京教育播报(ID:bjedu-news),内容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