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市第九期个人课题和建邺区第七期个人课题结题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9-12

各位老师:

南京市第九期个人课题(20169月立项)和建邺区第七期个人课题(20166月立项)结题工作即将启动,请相关老师做好结题准备。有南京市第九期个人课题需要结题的教师,请认真阅读相关通知(见附件1),20181020-1031日在网上提交研究报告。区级个人课题结题,不需要网培,只需要提交2次过程性资料,其它结题要求与市九期结题要求一样。教师可登录建邺区教科研平台(http://www.mczz.net:8028/ktgl/default.aspx#)进行上传,网站开放时间为10月29日-11月4日24点。区第七期个人课题与市第九期个人课题结题是二个平台,各自不交叉。相关市区即将结题课题名单可查阅附件2、附件3

 教师发展中心

2018年9月12日

 

附件1

关于南京市第九期个人课题结题工作的通知

南京市第九期“个人课题”主持人:

根据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制定的《“个人课题”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市第九期“个人课题”结题工作将于201810月启动,结题评审需提交研究报告等资料。请各主持人严格按照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一、研究过程的要求

1. 第九期“个人课题”在研究周期内需要向网络平台上传相关资料(含过程性资料、培训感受),提交的资料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则视为研究过程合格,方能提交研究报告。具体要求如下:

条件1     提交过程性资料不少于3次;

 条件2  提交过程性资料不少于2次且培训感受不少于1次。

 

特别说明:相邻两次提交的过程性资料间隔时间为4个月及以上,培训为区级或市级举办的现场培训;提交培训感受和最后一次过程性资料的截止时间为103124点。

(具体操作详见关于南京市第九期“个人课题”网上提交研究过程性资料的通知培训任务提交的通知。)

2.个人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应为与课题关键词高度相关的文本,如文献研究综述、论文、案例、叙事、备课笔记、工作手册、研究记录、教后感、阶段性的研究报告、学生作品、测试卷、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图表、观察记录、访谈记录等。侧重表明如何开展研究,得到研究结果所采用的方法、工具等。请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选择能呈现研究过程的附件。

 

二、研究报告的要求

1.每项课题必须向网络平台提交一份课题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主要说明课题研究的总体情况,如关键词的界定、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内容等。(具体操作详见南京市第九期“个人课题”网上提交研究报告流程

2.研究报告须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工作,从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及实用性等方面加以说明,并注意研究报告的学术性。

1)科学性:研究问题真实,研究方法恰当,论证严密充分,结论合理可信。

2)创新性:研究已取得的进展,成功运用了新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获取了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新的教育成果。

(3)规范性:研究体系完整;研究设计与实施规范、严格;论述全面,概念明确,逻辑严密;资料可靠,引证规范。

(4)实用性:对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有指导意义。

3.研究报告具体内容包括

1)研究报告标题

XXXXXXX(课题名称)”研究报告

2)课题界定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含义,说明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3)对研究问题理解的深化

①研究背景:研究之后对于选题的再理解;

②同一领域研究的现状,采用文献研究把握相关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

4)已达成的研究目标

对应立项时的研究申报方案,概括地说明研究目标的达成情况。

5)研究主要过程(时间、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详写)

“研究的主要过程”是课题研究的主体部分,表述要思路清晰、主线明确、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一过程。可采用归纳、提炼等方法,陈述课题实际运行的情况。其中,除对研究的时间、步骤等据实说明外,还需阐述在哪一阶段应用了何种研究方法,开展了什么研究,解决了“研究目标”中的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阶段性研究成果,存在什么不足等。

6)研究的结论与成果(详写)

这是研究报告的重点,需与研究问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等高度相关。通过课题研究获得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如新观点、新认识,新的策略、 新的教学模式,或者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等。用数据说话,以案例证明。

7)反思

思考研究是否存在问题,或者下一步的研究设想。要求所找出的问题客观真实,表述简洁明确。

8)参考的文献

研究报告末尾的“参考文献”中用圈码一一对应地列出所引用的文献目录。

参考文献的的书写方式是以阿拉伯数字为序号,然后列出作者姓名、文献名称及出处。如果文献刊载于报刊上,出处应注明刊载的报刊名称及期数;如果文献是一本书的某一章节,则注明书名、第几章(或第几页)及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和版本。

4.      特别说明:如课题研究方向有微调,需要修改课题名称,可在提交研究报告时说明缘由(网上提交有此选项),修改能否成立,需要结题评审专家鉴定确认。

 

三、提交研究报告时间

1. 请各主持人确认课题已提交研究过程性资料不少于3次,或提交研究过程性资料不少于2次且培训感受不少于1次,只有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之一的情况下,方能进入提交研究报告的步骤

2.请各主持人于20181020——1031日在网上提交研究报告,开网时间:10200点,关网时间103124点。请各主持人提前做好准备,错时提交,避免提交阶段后期网络发生拥堵现象。

3.特别说明:逾期不提交研究相关材料即视为放弃结题

 

四、结题评审时间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将聘请专家进行第九期“个人课题”结题评审,并于20181231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上公布结果。

 

五、其他事项

1.此次评审为匿名评审,所有研究报告或过程性资料等均不能出现个人姓名、单位等信息。如违反此项规定,则视同不符合结题要求,不予结题。

2.如发现提供虚假材料或存在抄袭现象,一经查实,取消结题资格,并在网上通报;两年内不得申报课题。

3.操作过程中有问题,可加服务QQ2045124848602067285或致电服务电话025-84598503105/113/109咨询(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9:00——17:30

未尽事宜请与市教科所教师发展研究室联系,或在南京市教科所网站查询。联系电话:8221259582212028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89

 

附件2

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第九期“个人课题”立项(2016.9

序号

学部

学科

课题名称

负责人

1

小学

小语

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情绪调控的实践研究

朱兆明

2

小学

小语

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

宫丽丽

3

小学

小数

利用数学“错题”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策略

胡金生

4

小学

小数

针对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后“自主复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李隆

5

小学

小数

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实践研究

吴婕

6

小学

小数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沈利玲

7

初中

中语

基于语文展评课堂前置学习任务的有效性研究

仇巧芳

8

初中

思品

提升时事演讲效率的实践研究

解学梅

9

初中

生物

基于微课的初中生物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究

钱亮

10

高中

英语

微课程对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应用研究

吴敏

11

高中

物理

成熟高中物理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之促进研究

刘小兵

 

附件3

建邺区2016年度第七期“个人课题”立项(2016.6

序号

学部

学科

课题名称

负责人

1

小学

英语

小学英语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曹悦

2

小学

体育

基于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南京中小学开展冰雪运动的思考与研究

柯光宝

3

小学

体育

“十二年一贯制”教育背景下南京市民办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孙斌

4

小学

英语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效率的实践研究

陈义

5

小学

英语

图式理论在小学英语口语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陈着

6

小学

英语

基于“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下的备课新思路

程旻

7

小学

英语

小学英语校本教研活动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研究

华红娣

8

小学

英语

试论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类型对学生话语输出的影响

李喆慧

9

小学

英语

“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究

王卉

10

小学

英语

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

余进跃

11

小学

英语

小学英语课堂中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郑阳

12

小学

英语

小学英语“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朱琦娜

13

小学

英语

思维导图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学习效果影响研究

梅晶晶

14

小学

英语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顾颖龄

15

小学

音乐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实施

汪姁愉

16

小学

音乐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

夏成君

17

小学

信息

基于微课形式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毕晓

18

小学

信息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正面评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研究

林洁芸

19

小学

小语

依托教材提高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李庆

20

小学

小语

萌心语文背景下的阅读体验探究

潘爱珠

21

小学

小语

E时代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的研究

濮春兰

22

小学

小语

小学低年段绘本阅读翻转课堂的研究

秦月

23

小学

小语

利用课外历史书籍的阅读指导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践研究

邱明莉

24

小学

小语

三维目标要求下小学语文“微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沈音波

25

小学

小语

基于随文识字的低年段语文激学课堂的研究

王琰

26

小学

小语

以《习字册》自评为例,浅谈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策略

夏正银

27

小学

小语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实践与研究

徐娴

28

小学

小语

低年级“借助情境,以说促写”教学策略研究

张明静

29

小学

小数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安雅君

30

小学

小数

《小学数学探究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曹亮坤

31

小学

小数

新形势下,优化低年段数学“作业”的研究

陈玲

32

小学

小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研究

韩晶晶

33

小学

小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实践研究

韩孟云

34

小学

小数

针对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后“自主复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李隆

35

小学

小数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实践研究(2017市立项)

王丽

36

小学

小数

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难题的主动性

王梅

37

小学

小数

小学数学课课堂小结的有效策略研究

夏敏

38

小学

小数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具的作用的研究

尹文婷

39

小学

小数

小学数学课堂管理的实践研究

赵田田

40

小学

小数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探究

周雅超

41

小学

小数

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朱雪华

42

小学

小数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

曹俊

43

小学

小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实践研究

卢欣宇

44

小学

体育

小学体育足球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陈娟

45

小学

体育

建邺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素养的调查与研究

高思超

46

小学

科学

小学科学低年级游戏教学的实践研究

张慧

47

初中

英语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密集输入法之实践研究》

尤蕾

48

初中

英语

基于提高初中英语学困生课后作业布置和批改有效性的研究

徐文标

49

初中

历史

初中生历史证据意识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孙燕

50

初中

化学

借助物品标签提高九年级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实证研究

王乃森

51

初中

中语

情境教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裴莉

52

初中

中语

将“百家讲坛”的模式引入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实践研究

韦亚芹

53

初中

中语

研讨与练习在读写结合中的指导与实施

杨颖

54

初中

中数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数学新授课中的应用

刘志成

55

初中

英语

聚焦学习共同体,构建初中英语有效课堂的研究

曹琰

56

初中

英语

小组合作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性研究

窦可嘉

57

初中

英语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密集输入法之实践研究》

尤蕾

58

初中

物理

基于微课的初中物理翻转课堂的研究

丁琳

59

初中

体育

小议微课制作技术对学校阳光体育锻炼的指导和帮助

王璐

60

初中

体育

初三体育课堂选项分组教学的研究与实施

王亚军

61

初中

体育

初中体育课堂关注教学细节优化的实践与研究

徐翠

62

初中

体育

基于运动参与视角下,提高女生实心球水平的策略研究

袁慧

63

初中

思品

基于学习理论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研究

凌敏

64

初中

历史

初中历史教学中“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之实践研究

陈正兰

65

初中

历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研究

国出墙

66

初中

历史

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堂辩论的实践研究

朱桂芳

67

初中

信息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

刘维明

68

初中

地理

基于课程标准的“做中学”自主学习效率研究

胡平香

69

高中

体育

在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中培养学生足球裁判员的研究

褚新露

70

高中

中语

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王建

71

高中

物理

高一物理教学中学生相异构想的转变策略的研究

李烨

72

高中

化学

初高中衔接教学中如何体现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

马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