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育人模式转型: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成果发布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8-02-03

2018130日下午,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育人模式转型: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成果发布会在我校行知楼二楼大会议室举行。本次发布会由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与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国家督学成尚荣共同主持。出席本次成果发布会的领导和专家有: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总督学,江苏省原副省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湛,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研究员朱卫国,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尹后庆,江苏省教科院副院长王国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立德树人实践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吴康宁,中国教科院基教所所长陈如平,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山东省教科院课程中心主任张斌,《上海教育科研》副主编张肇丰,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陆志平,江苏省教育报刊总社社长孙其华,江苏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副处长朱敏,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顾春明,江苏省财政厅教科文处主任科员窦华华,新华日报全媒体科教新闻部副主任、主任记者蒋廷玉,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利明等。出席现场人员还有《育人模式转型: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转型模式及经验汇报的十位校长或课程基地项目负责人,项目组部分核心成员、专家组成员、普通高中课程基地联盟牵头学校的校长或项目负责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部分首批实验学校校长等60余人。本次活动全程直播,江苏公共频道、南京教育头条、江苏教育报、凤凰网、扬子晚报、国际在线、江苏经济报、南京晨报、江苏教育频道、江苏教育频道、江苏教育网等十一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督学,原江苏省副省长、教育部副部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湛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尹后庆

 

江苏省教科院副院长王国强

 

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

 

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利明

 

《高中课程基地:促进育人模式转型》为全省首批三个前瞻性重大项目之一。江苏高中育人模式的转型既是针对当前教育问题的一个解决思路,也是解决当前教育问题和未来教育的一个实践策略与技术路径。主持人倪娟所长在项目总报告中用“重在实践,成在引领,赢在创新,强在协同”十六字概括了研究成果的特点。她将课程基地推进育人模式转型主要成效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课程基地创新了教学环境,倒逼教育教学转型;二是课程基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建构了丰富立体的课程体系,促进了课程结构的积极转变,为高中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提供了有益借鉴。课程基地构筑起了一道道高中多样化、特色化的独特风景;三是课程基地搭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提供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杠杆;四是课程基地有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是以课程基地推进育人模式转型真正实现行政、科研与实践的协同创新,保证了项目有序和高效的推进。

江苏省教科院基教所所长倪娟

 

发布会上,六位课程基地项目学校校长或课程基地负责人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学校课程基地育人转型模式介绍,三位课程基地联盟牵头学校校长做了课程基地联盟推进转型实践的介绍。我校作为项目执行学校介绍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育人模式”。

来自教育部及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们对江苏省的《育人模式转型: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大家都觉得这个项目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项目定位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引领性,这份成果可以讲是“江苏经验、中国示范、世界领先”。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总督学,原教育部副部长、江苏省副省长王湛评价认为研究成果特点为:原创性、丰富性、广泛性、实践性、先导性、成长性,成果体现了顶层设计的创造力、区域推进的协调力、基层创造的实践力。他希望江苏的高中校长发扬勇于开拓的精神,发挥基层创造的实践能力,在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中能够抓住机遇,创造新的经验,把这个平台打造成精品,打造成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品牌。

在朱焱校长的陪同下,与会领导和专家还实地参观了我校科学与人文物型课程基地。王湛部长参观后说:“金陵河西的文化育人课程建设很有特色,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