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的价值坚守——2020年10月21日《江苏教育报》刊载文章

发布时间:2020-12-10

 

作者:穆耕森

20201,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题为《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的报告,提炼出教育4.0全球框架的八个特征:全球公民技能、创新创造力、技术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个性化和自定进度的学习,可及性和包容性学习,基于问题和协作的学习,终身学习和学生自驱动的学习。

谈到“未来”时,人们更多讨论的是学校组织的系统变革,未来学校的时空变革,人工智能时代的教与学的转向等等,在这些问题之中,始终蕴含着一组核心问题,即:未来学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

小学部成立恰好10年。站在10年发展的历史点上展望未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对未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坚定的信念。在学校发展的历史、现实、未来的交汇处,“诚真勤仁”的校训,始终熠熠生辉,映照着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既是我们的育人目标,也是我们的育人途径。

一、担当:照拂学生的身体和心灵,是学校教育的第一宗旨 

应对“未来”的不确定,需要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问题的出色的心智。“未来”的学校,我们将着力于培养学生诚实守纪,民主观念、法治意识。在爱国、爱人民、爱党的真挚情怀中,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联结:以真实丰富的课程,响应孩子心中的期待和憧憬  

老师们问过不少孩子:假如不是受疫情影响,在线上学习和校园学习之间,更愿意选择哪一种。大部分孩子都说:更想回到学校。这样的渴望,无比珍贵,也给予我们启迪:学校生活应该创造更加宝贵真实的情感联结,和更加具有“具身性”的学习体验。

在“未来”的课程中,教师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加强学科知识、社会生活与儿童经验的联系,在丰富的课程实践中,营造立体的、开放的教育时空,构建混龄的班组群,跨年级的伙伴关系,引导儿童学会交往,善于沟通,具有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迭代:以更从容的线上教学,给予线下教学适宜的补充

如果说,新冠病毒期间的线上学习,是“未来学习的一场预演”。未来的线上学习内容,要结合国家课程,进行适当的整合,以主题,或项目形式呈现,拓宽视野,建立关联,触摸真实社会。

未来的学习方式,更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社区互动的学习。分享式、任务式、问题式同伴学习、团队学习,都将适当地补充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把创客学习、情景学习、体验学习等新型学习范式,融合到真实的学习经历中,生成真实的学习素养。

四、赋能:关注学生自我系统的启动以及元认知系统的培养 

真正的“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未来”的学校,我们将更整合各种资源,支持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培养坚毅勇敢,自信自强,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鼓励学生适应并掌握个性化和自定进度的学习,以具备终身学习的素养与能力。

五、对话:提升教师专业自觉并促进更积极生动的学术对话

未来是对现实的超越,但是未来一定是从现实中创造出来的。我们的教师应该具有面向未来的新思维,自如地使用未来技术,成为学习空间的建设者,学校课程的创生者。学校将继续提升教师数据素养、智能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素养,并促进以人的培养、形成、发展和提升为旨归的专业对话,为教育4.0时代未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注入新动能。

教育不仅创造着自身的未来,而且孕育着未来世界的创造者。教育负有特殊而重大的使命。我们应该从当前着手,创造未来。这也是我们正在努力,并将持续努力的方向。

本文刊载于2020年10月21日《江苏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