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标新教材,从教授化走向学习化——建邺区初中历史学科第二盟区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
2024年10月10日上午,建邺区初中历史学科第二盟区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开展了“立足新课标新教材,从教授化走向学习化”的主题教研活动,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推动课堂变革,提升教学水平。活动由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历史教研组长朱桂芳老师主持,盟区内三校老师一同参与了听课、研课,建邺区历史教研员吴敏老师给予现场点评和指导。
周飞老师
丁姗姗老师
在本次盟区教研活动中,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周飞老师和南湖二中丁姗姗老师就《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周飞老师以传统文化为线索,重整教学内容,注重大单元教学意识的落实,在贴近生活的任务探究中引领学生落实新课标要求,达到核心素养的提升。丁姗姗老师设计历史新情境,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在任务驱动、问题引领中,学生逐步归纳出中华文明的特征,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韩丽红老师发言
两位执教老师分别介绍了教学思路和研课历程,详述了他们在备课中对新课标新课本的困惑和逐步深入理解释疑的过程,引起其他老师的共鸣。韩丽红老师认为整堂课注重问题引领与思维培养,本课三个板块,一看成就,通过设问梳理教材,掌握基础知识;二悟成就,注意前后知识联系,引导学生结合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构建知识框架,论从史出,得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结论,训练学生思维。三说感悟,这部分从历史回到现实,让学生畅所欲言,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本课主题升华,培养了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胡加云老师认为周飞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探究的教学设计,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学生情感共鸣和提升。丁姗姗的小组合作形式,设计巧妙,学生参与性强。金中附初的万雨欣老师观察到,周老师的课以传统文化串联,课堂由古及今,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现实,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活泼有趣。大胆创新课堂结构,板块之间联系紧密。丁老师的课以活动课的方式展开,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完成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史料充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史料分析能力。南湖二中周存秀老师认为周老师的课从甲骨文引入,以文字串到青铜器,学生活动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模块的学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链接,培养了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整体设计立意高。丁老师的设计立足于学生活动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小组活动以任务驱动,关注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