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质教学的追求,是学校生活的主旋律。学校以实践引领、榜样引领、专家引领,锻造精于专业、释放潜能的教师队伍。2022年5月,各学部共有33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学校第三届“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呈现了扎实、精彩、高效的课堂教学。
小学部
教学感言
英语 区教坛新秀 李喆慧
这节读写结合课,我将它作为一种挑战。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句过渡语,组里的老师都陪着我反复琢磨。磨课每天都在进行,有十分钟的碎片时间,也有不间断的两小时讨论,其中的快乐和成长值得珍藏。
体育 校学科带头人 陈娟
怎样有效地上一节体育课并给年轻老师起到示范作用?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仔细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将“学-练-赛-评”有效地融入课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体育技能。
听课教师感言
张剑知(语文老师)
老师们准备很充分,结合学部“融课堂”的要求,有学科内容的融合,教学方法的融整等。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有效结合,让学生的思维有了提升的空间。老师“少”教授,学生就能“多”学会,给了学生实践运用的机会。
靳 玉(音乐老师)
刘媛老师用美术学科中的点、线表示音的长短与高低,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通过视觉感知音乐,对我启发很大。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把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让学生通过绘画等多种方式展开音乐的想象,培养创造力。
初中部
教学感言
化学 校学科带头人 王婷
面对飞速增加的化学信息,我们需要尽快地学习和了解,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新鲜的而不是过时的知识和理论;面对网络上纷繁的信息,也需要细细琢磨,“慧眼识真假”。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重坚持学习。
物理 备课组长 陈洪杰
初三复习课阶段,如何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通过打磨这节课,我对于教材的理解、学科的融合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有了一定认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如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有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听课教师感言
胡 玥(历史老师)
朱桂芳老师从社会调查入手,让学生体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展示环节既有学生对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政策的具体介绍,更有孩子自己的独特思考,最后以生生互评结束,让人眼前一亮。
杨俊杰(体育老师)
孟赛男老师的《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始终将传球的准确性作为教学的主线,学生能够清晰地明晓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最终习得效果良好。孟老师教姿教态优美,声音洪亮,队伍调动流畅。
高中部
教学感言
信息技术 区学科带头人 朱学兴
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课堂任务。比如画图软件的学习,可以展示优秀作品,学生自行设计;网络应用学习,让学生上网体验,拥有成就感,自然就有兴趣学习。
历史 校优秀青年教师 田甜
一次示范课,一次新的成长。第一次接触新教材新内容,是示范课让我在思考中更加明确了新教材的教法。示范引领创新,突破教材编排的束缚,整合教材内容,化繁为简,变无序为有序,主题突出,脉络鲜明。
听课教师感言
胡 静(化学老师)
许城玉老师的课从学生身边的寻常事物入手,将貌似毫无关联的事物出奇不意地串连在一起,将枯燥乏味的有机合成知识生活化、趣味化、哲理化,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张 慧(地理老师)
本次示范课以当今国际大背景为依托,从俄乌战争、新冠疫情对全球粮食安全的挑战,到中国的耕地现状与耕地政策,再到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的育种专家对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努力,都在培养学生的大国情怀。
国际部
教学感言
物理 骨干教师 姚逸云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职业发展永恒的主题。《胡克定律》这节课,通过学生分组实验,画出力-伸长量图像,进而得出胡克定律。然后,通过对实验误差的反思分析,总结出改进方法。
数学 备课组长 王玉茹
“寓教于乐,以学生为中心”是我这节示范课的主旨,充分唤醒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生命姿态,让学生产生一种主动的在场感和意向性,在实际情境中不断激活和敞开学生的思维,以教学打开学生的智性生命。
听课教师感言
张嫣然(物理老师)
姚逸云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最终得出胡克定律。除了顺利得出胡克定律,在全程中更是贯穿了对学生设计实验的引导、对实验过程中有可能隐含的“坑”的反思、对实验结果的提炼、以及对误差情况的有可能的原因的思考。
郭思宁(数学老师)
王玉茹老师整堂课以信息技术升级为契机,以师生信息素养提升为导向,以技术与教育融合为抓手,巧妙地将ipad、智慧黑板等电子设备融入课堂,实现多人同时在线合作模式,解决了复杂的“迪士尼游玩路线”选择问题。
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每一次锤炼,塑造着团队共同的价值追求。讲台从来就居于人间之首,在这丰富的宁静与执着的追求中,前行不息,登上群山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