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方孝孺墓有感
高二(1)班 卢嘉琪
他,是被朱棣第一谋士姚广孝喻为“天下第一读书种子”的世间奇才;他,亦是被明成祖诛灭十族的古人眼中的“发愤忠臣”。他就是方孝孺。
方孝孺是浙江宁海人,却死在了南京,也葬在了南京。6岁能诗,人奇其才,称之为“小韩子”。韩子也就是韩愈,唐宋时期的大家。15岁时,随父兄北上济宁,励志攻读。及长承学于当时明朝的开过文臣之首宋濂,深受器重。东阁大学士吴沉,太祖朱元璋这些大人物都是提携过方孝孺的。
原本,他的仕途是平坦的,然而好景不长,靖难之役过后,南京陷落。
方孝孺闭门不出,日日夜夜为建文帝穿丧服啼哭。明成祖强迫他来见自已,不料他竟然穿丧服当庭大哭,声彻殿庭。朱棣要方孝孺拟即位诏书,方孝孺不理,径自大哭。明成祖也极为感动,走下殿来对他说:“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当时明成祖已是给足了他面子,不料他方孝孺却定是要弄个鱼死网破才甘心。在诏书上龙飞凤舞飞书疾笔写下“燕贼篡位”数字,掷地云:“死即死耳,诏不可草。”又是一阵哭骂。朱棣忍无可忍,恨恨道:“汝不顾九族乎?”孝孺奋然作答:“便十族奈我何?”
于是,朱棣命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孝孺血涕纵横,仍喷血痛骂。朱棣恼羞成怒,尖声高叫:“汝焉能遽死,当灭十族!”朱棣一面把他关到监狱中,一面搜捕其家属当面凌迟而死。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屈,最后被腰斩。据说腰斩后,孝孺还能以肘撑地爬行,以手沾血连书十二个半“篡”字后才断气。是真是假无从得知,只是知道他在死前作绝命诗一首: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最终,朱棣在九族之上又加一族,连他的学生朋友也都因此遭受牵连,这就是亘古未有的“灭十族”,总计873人全部当着方孝孺的面凌迟而死。后世有儒生盛赞方孝孺“有骨气”“勇于对抗强权的儒家典范”,唯一的遗憾似乎就在于他“太冲动”,以致累及数百人丧命。我承认方孝孺或许是个有点信用的人,对前皇帝朱允炆忠贞不二,也没有像钱谦益等儒生那样动辄“悔棋”。可是如果说这就叫“骨气”,则大可以商榷。道理很简单,“骨气”理应建立在独立人格的基础上,古往今来的儒生都谈不上这个,方孝孺也不例外。至于“对抗强权”一说就更牵强了。从他们在大殿上的对答即可看出,方孝孺对朱棣还是抱了一点点幻想的,不然何来那么多言辞?朱棣要是答应了他的要求,立个小孩子做傀儡皇帝,他是否还会坚持不从,只怕要打个问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