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与人为友,心存善念
曾经有人和我说过,“友善”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部分来看:“友”是待人友好;而“善”是心怀善意,它不是只强调表面上的友好而不顾内心的真情实感;更不是只强调内部的善心而不谈如何外化于行。所以,“出于善意的友好”,也许才是“友善”这个词对于人际关系最好的解释。
对于与自己玩的来的,说得上话的好朋友,待他友好是自然而然的,所以此时我们需要自省的是:面对这些人,我们表现出的友好,是否真正出于善意的本心?是否会因为迁就而表里不一?是否会出于顺从而言不由衷?此时,追溯这份藏于友好之下的本心就显得格外重要。
表面上看大家的确都是朋友,但真正是内心存有善意,待你诚恳的朋友恐怕也不多吧?究竟什么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友善关系?是表面上的阿谀奉承,看起来友好的态度,还是听起来顺耳的言语?
势力之交,古人羞之,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利益关系而和你成为朋友的话,那么这样的人对你的友善根本就算不上真正的出于善意的友好。也许等到你们结束了这种利益关系后,你们所谓的友情也就结束了。因此,恩情须学水长流,浅近轻浮莫与交。、
中国文化追求的,是君子之交,虽然平淡如水,但是水没有刺激的味道,而人也永远不会对之生厌。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在意表象上的和乐融融,因为真正待你友善的朋友,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真正出于善意的友好,应当如管鲍之交一样。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但是两人各事其主。后来鲍叔牙侍奉的公子小白为被立为齐桓公,鲍叔牙却向齐桓公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日益强大,最终成为“九分诸侯,一匡天下”的霸王。成功后的管仲十分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由此看来,真正出于善意的友好是不掺杂一丝利益在其中的,而内心诚恳待你善意的朋友,才是那种真正为你着想的君子之交。
反观庞涓与孙膑曾是同门师兄弟,同学期间,两人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但面对孙膑的军事才能和指挥策略,面对魏王对这位同门师兄的赞赏,庞涓妒意大发,他想“既然我无法超越你,那你也别想成功!”于是他暗射毒计,对孙膑施以膑刑。膝盖骨被剜,成了终身残疾的孙膑日夜不忘此仇,于是装疯卖傻,瞒天过海,伺机逃走.终于,天随人愿,成功越狱的他选择明主,奋发图强,当两人在战场相逢时,庞涓被乱箭穿心而死,本是同门师兄弟,却落得了一死一残的下场,何等可泣,何等可悲!由此看来,真正出于善意的友好是在你落难时给你鼓励与支持,在你成功时对你发自内心的祝贺。而那些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朋友”,终究对你是一种同情而不是友好的善意,发自内心的善意。
所以当我们在与朋友交往时能否坦然回答自己对他人的友好都是出自本心的,出于善意的,不掺有邪念的。
友善,友善,友好是善意的前提,离开了善意的友好则是伪善。友好只是美好的表象,而善意才是这份感情长存的基础。我希望友善这两个字不仅仅是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冷冰冰的两个字,它更应该成为我们待人处事的准则。愿我们所有人不忘初心,不失本性,与人为友,心存善念。
高中部 伏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