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奋斗,律动青春
勤劳奋斗,律动青春
学生:“劳动最光荣!”这是马克思在1848年6月就燕妮问他世界上什么最光荣时所作出的坚定回答。他同时说道:“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可是今天,在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里,在长辈们的悉心呵护下,我们这一代人中的许多同学,却忘却了这个连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重智轻劳,远离劳动,逃避劳动,甚至鄙视劳动。
老师:劳动乃立身之本,是我们生存与生活的根基。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促进青年学生培养劳动意识、树立劳动观念、服务他人、造福社会、承担未来的历史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五育并举”,更好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我们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学生:“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每年5、6月间,高一的同学都会放下书本,离开课堂,走向田野,走进乡村,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参加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几天里,我们扎根基地,体验真实的劳动;我们走进农家,感受新农村的变化。
老师:到今年为止,我校高中部已连续十八年开展“学农”实践活动。在浦口行知基地,高一学生除了参加除草、松土、采茶、炒茶、陶艺、摸鱼、钓龙虾等传统劳动之外,同时还要进行“三农问题研究性调查”,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庭,在获得具体调查数据、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学生:一周的劳动中,印象最深的是采茶。初夏,虽然不是采茶的最好时节,可是茶园的美和劳动的愉悦,足以抵消初夏的暑热,让我们忘却汗水与辛劳。当我们穿戴上基地分发的草帽、手套和毛巾,摇身一变,就成了“采茶工”。大家分工合作,三至四人采摘,一人端着茶筐收获,互相竞赛,争先恐后,一芽一叶,不错分毫。茶园山坡上的寂静,被青春的欢呼惊醒;而年轻的生命,也因为有了这片土地的滋养,而变得分外灵性。
老师:孩子,你生动的描述让我想起《诗经》里的《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这是一曲劳作者之歌,描写春天到来时,年轻的女孩子们在生机盎然的田野里采摘车前草的情景,虽然诗中的画面与我们相距2000多年,季节不同,采摘对象各异,可是有一点却是如此相似——那就是劳作中的美,千载而下,依然魅力不减。
学生:劳动不仅是人类维持生存的手段与方式,也是我们感受美、体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