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间的行知路

发布时间:2016-06-1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田园间的行知路》。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耕,徂隰徂畛。”这是《诗经》中对热烈春耕景象的描写,现在听来难免令人感到陌生而遥远。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困惑: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对田园的认识只来自诗歌中饱含无奈的向往;不知从何时起,在城市里扎根的人们对于每天依赖着生存的土地感到了陌生.

带着疑问,在上个月,我们高一年级的全体同学,离开了成天依赖着的高度文明的城市生活,在学校的带领下前往行知教育基地,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步入基地的那刻起,一条名为“行知”的纽带,重新将我们与田野连接在了一起。

我们在实践田中收获一盆盆鲜美的蚕豆,扶植起一株株柔弱的芋苗;我们在荷塘里与鲫鱼搏斗,在树荫下等待龙虾上钩;我们在茶园里穿梭寻觅,捻取一片片新香的嫩芽;我们在广场观看露天电影,聆听一声声对人性的呼唤;我们还在雨中除草翻地,在充满泥土气息的教室里制作独一无二的陶器……

相信说到这里,大家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许多专属于自己的特殊回忆,这些回忆,即使是在遥远的明天,依然能够使我们感到快乐与满足。

当然,我们去学农的目的远不止于接触田园生活,正如几次报告、讲座中所提到的那样,我们学农的目的是为了学会知行合一,并且将这个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到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

知行合一,最初是由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更应当实践,只有将“知”和“行”结合起来,才称得上“善”。

而今天我们所说的“知行合一”,更多的是指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陶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其实学农时,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实践了“知行合一”这一原本陌生的名词。例如学农期间的重头戏——走访农户与下农户汇报总结这一系列活动。我们先听了五里村发展报告——这是知;而后,我们亲身深入农户走访调查——这是行;最后,我们自己制作PPT,自己演讲汇报心得体会——这是行与知在思想中的升华。

这样一分析,想必大家都发现了,知行合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深莫测,不过是将所学融入平时,再将平日里的经历转化为抽象的知识储备起来,以待他日使用。

比如,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在学习之余,我们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实践充实我们的生活、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经历。

同学们,教育的先驱者们已经为我们探索出了“知行合一”这一行之有效并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宝贵理念,我们应当将它实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走自己的行知路,而这本身,就是“知行合一”的最好体现。




王子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