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修炼素养 懂礼仪彰显品质

发布时间:2015-11-09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借晨会的宝贵时间,和大家谈谈文明礼仪的话题:

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五千年,炎黄子孙,伟人辈出,灿若星河,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博大精深的黄河文明,也打造了鼎鼎有名的礼仪之邦。世界上四大古老文明,至今唯有中华文明如日中天,焕发着青春的光彩。这是我们每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人类文明的杰出代表之一,我们也应该理直气壮地这么自我定位。

但是,就在上个月,联合国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国民素质道德水平调查和排名,这项调查涵盖了精神面貌、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礼仪素养、全民教育、经济条件、身体素质、民族向心力等等118项指标,在168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167位,倒数第二,而且,这已经是我们连续几十年占据榜尾,排名倒数。老师们、同学们,我们不禁要问:中国怎么了?中国人怎么了?曾几何时,中国历经战火的洗礼,山河破碎,内外交困,民不聊生,人们挣扎在贫困线上、死亡线上,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多少国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出国旅游、购物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已经成为一件不难的事情了,世界那么大,我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杆、昂首挺胸地去看看了。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国民素质道德水平还在全球垫底呢?也许,我们能从下面一些时常见诸媒体的中国人踏出国门以后发生的事情中找到答案吧。有人在旅游景点、历史文化遗迹上刻下自己的大名,写上“到此一游”;有人骑在不准触摸的历史文物上照相留影;有人因为不值一提的小事,雷霆震怒,大闹机场,拒绝下飞机;有人购物时哄抢、插队,不守规矩;有人用餐时大声喧哗、高声叫嚷,似乎在展示我们是一个豪放而又开朗的民族;有人随地吐痰,于是有人说:中国人把痰吐向世界,也就把人丢到了国外。这些事情的负面影响太恶劣了,中国人不再是历史文化的代言人,却成了愚昧、庸俗、粗鲁、野蛮的代名词。同学们,请问大家,作何感想?有没有心痛的感觉?一个人不守规矩、不懂礼貌是小事,但是,许多人都没有规矩就成了大事,而中国人的国民素质连续多年世界垫底就成了天大的事,国家荣辱,匹夫有责,你我都不能充耳不闻,坐视不管。

春秋时期的晏子说过: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是说人为什么比禽兽高贵啊?那是因为人懂得礼义廉耻,而禽兽不懂,所以说,不讲文明礼仪的人与禽兽就没有了区别。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不学礼仪,无法立足社会。他还说: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守。2012年,党的十八大凝练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解读版《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提出了文明礼仪的要求。自去年春天起,江苏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提出了“八礼四仪”的规范和要求。今年刚刚修订的《中学生守则》,共九条内容,每一条都和文明礼仪有关。其实,做一名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中小学生并不难,文明礼仪就在你我的身边,就蕴含在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之中。

它就是路上相遇时的一次礼让或一个微笑;是见到亲人时的一句真诚的问候,一份真诚的感恩;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任何时候都绝不说粗话、脏话;是看到有人随手乱丢的垃圾弯腰伸手将它捡起放入垃圾箱的举手之劳,是我们每天早晨能穿戴整洁、梳洗干净地去上学;是每天排队出操能够做到安静、迅速和整齐;是每天在食堂用餐时能遵守秩序,不大声讲话;是上下楼梯能够自觉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是在课间休息时不和同学追逐打闹;是遇到矛盾时能够礼让三分不冲动,冷静理智不急躁;是养成节水节电、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是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的安全意识和生命意识;是合理使用手机、文明使用网络的基本品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学生的基本礼仪常识,都是我们身边的小事。举止端庄、言谈得体,外在的是一种形象,内在却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只有发自内心,才能溢于言表。正如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所说: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就是一面照出他的心灵的镜子。良好的文明习惯的养成靠的是长期的修炼,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说希望大家多读好书,多交益友,心怀善意,追求美好,相信未来,我们自然就会朝气蓬勃,充满阳光。

我知道,金陵中学是南京教育的一个品牌,金陵中学的同学们是一个十分优秀出色的团体,在大家的身上,每一天都发生着无数的讲文明、懂礼仪、追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故事,“诚真勤仁”的校训,每一个字都和文明礼仪有关,每一个字都激励我们今天要做学校的一张名片,将来要为中华民族代言。相信大家,祝福大家!

 

 

 

 

 

 

南京商业学校  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