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发布时间:2020-06-22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传承传统节日弘扬优秀文化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绵延数千年,传递着中华民族一贯秉持的尊老爱幼、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传统美德和价值理念,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端,古汉语中意为“初始”。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是仲夏的开端。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飘香的粽叶,金色的龙舟,绿色的艾草,五彩的丝线,鲜艳的倒灾葫芦……纷繁的色彩描绘着共同的端午主题——健康,怀念。南京传统的端午亦是渴求健康,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中国的传统节日始终如一缕清风,坚守着华夏儿女振兴华夏文明的初心。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互联网的贯通,让信息插上的翅膀四处延伸,如今的我们,早已不似以前附在老人膝下听那些端午节的追忆,我们可以从网络上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可以举办读书会追思伟大的诗人屈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传统礼仪实践,还可以和家人一起享受美食和节日的快乐。庆祝传统节日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我们为国助力的梦想不会改变。少年强则中国强,文化兴,才能实现中国梦。

时间和经历告诉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并非简单的延续,而是要拿好时代赠予我们的武器,开好这辆在传统习俗的基础上,用科技做车轮,用网络做引擎的文明复兴快车,驶向世界的前列。端午节,不仅仅只是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因为在传承的道路上,节日恰是一个个中国结,结起了大国小家的团团圆圆,连起了一颗颗爱国护国的中国心。

粽子虽小,道理却真。传统节日的记忆在现代时代中得以延续,就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脉搏,中西合璧、融会贯通,传统精粹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民族精神与时代节拍契合,中华文明繁荣发展的局面才能托起全国人民记忆中那缕淡淡的乡愁。

人只有先独善其身,才可以兼济天下。传统节日只有得到我们的认可,才能将其发扬光大。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要时刻牢记身份,铭记民族的历史文化,做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共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说中国话、吃中国食、穿中国衣、用中国货、过中国节,做祖国未来合格的接班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