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礼仪 提升学习效能

发布时间:2021-03-08

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关注课堂礼仪,提升学习效能》。

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经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应该知礼仪、行礼仪。在课堂之中,同学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沟通,也有相应的礼仪。

我国古代师生之间有四大礼仪:拱手礼用于日常和送别;与朋友互敬用揖礼;叩首礼是非常正式的礼节,敬天地、祖先和先师;交手礼则是学生向孔夫子行拜师礼时,孔夫子的还礼,孔夫子像上,用的就是这个动作。我国古代对为人师者十分尊敬,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校园生活中的礼仪已经被大大简化了。不过不要小瞧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礼仪,如果每节课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接下来的几个礼仪,那么同学们的课堂一定会更加高效。

第一,预备铃响时做好课堂准备,老师宣布上课后,全班起立,师生问好。虽然上课这个场景每天都在校园的各个教室上演,但是伴随着铃声的常常是同学们匆忙跑进教室、前后翻找课本的身影;下午第一节课时,部分同学还在午休时的美梦中迷蒙着,声若蚊蝇地跟着喊一句“老师好”。在我看来,一节课的良好开端起源于掷地有声的问答,老师的一声“同学们好”,是这节课的前奏,同学们精神饱满的回答则是前奏里令人振奋的鼓声,如果前奏萎靡,怎么能高效地学习呢?建议同学们不妨在稍后的第一节课试着大声喊出“老师好”,对比看看自己的学习是否能够更专注。

第二,回答老师问题,要先举手,老师点名后再起身响亮的回答。师生互动问答是深入探索问题的方式之一,老师提问、追问,学生思考、再思考,如此往复才能让课堂像一棵大树的根茎,不断向深处探寻。有的课堂过于沉闷,同学们不爱说话,有的课堂似乎只有那么三五个学生,全程只能听见他们的声音。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遍地开花,每个同学都踊跃举手发言,如果只是安静的听,那么就可能会出现大脑以为自己听懂了,考试时握着笔的手却在说:“不,我不会”的情况。举手发言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也是尊重同学、尊重老师的行为。别的同学还没思考好,所以我举手示意老师我已经有了思路,如果不举手,直接报答案,那么其他同学在课堂上思考的权利就在无形之中被剥夺了。我建议同学们在勇于展示自我的同时,也要安于把时间让渡给其他同学们。

第三,上课时坐姿要端正,不吃东西,不随意下座位。良好的仪态可以通过上课时挺直的脊背和专注的目光体现出来。老师在讲台上向下看时,端正坐着的同学与歪斜着身体晃着腿的同学大相径庭。原来,当坐姿随意且放松时,身体便会失去平衡,也使人意识沉浸在自己世界中,很难集中精力,更别说认真听课了。有些同学双手藏在桌肚里,虽然目光紧盯着老师,但是却是在伺机等待老师背过身的那一刻,往嘴巴里塞东西。这样的行为不仅不雅,而且违背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希望同学们能够端正学习态度,从端正坐姿做起。

课堂中的礼仪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展开。不学礼,无以立。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恪守课堂之礼,借助礼仪规范共同进步,让礼仪之花在校园的每一个班级里绽开、盛放!

最后,今天是国际妇女节,在此祝愿全体女生教职工节日快乐!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国旗下讲话发言人 初中部 杨睿老师

升旗仪式主持人 高二(2)班 李佳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