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4)班的沈崔忱。
家: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高二(4)班沈崔忱同学的家长崔秀兰。
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高中部教师谢翔。
生:我们今天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聆听 陪伴 关注 成长
师:关于学校与家庭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作过这样的表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是的,良好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理解、支持与参与,反之亦然。
家: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教育的责任全盘托付给学校,而让自己站在长辈的位置上俯视孩子的一切,片面强调孩子在校学习的成绩表现,甚至以此作为评价孩子成长的唯一尺度,而忽视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不仅应该是长辈,更应该是一名聆听者、陪伴者和关注者。
师:是啊,聆听,陪伴,关注,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
生:妈妈,您还记得第一次送我去幼儿园的情景吗?
家:当然记得。那天,我和你妈妈一起送你去幼儿园,在门口,你哭着、喊着就是不肯跟接你的老师进学校,你紧紧攥着妈妈的手,指甲把妈妈的手都划破了。我气得吼你:再不跟老师进去,爸爸妈妈就真的不要你了。
生:爸爸,您知道吗?虽然,在您的吼声里,我跟着老师进了学校,但是整整一天我都沉浸在即将失去爸爸妈妈的悲伤里。那一天,从未离开过家的我,对于幼儿园这一未知的世界,内心里只有恐惧。
师:那一天,作为父亲,如果您能够蹲下身来,耐心地听一听孩子内心的恐惧,我想,当您转身离去时,孩子的哭声就不至于如此撕心裂肺。
家:后来,上小学了,一切都渐渐步入正轨。学校成了你喜欢的地方,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考试名列前茅。你成为老师眼里的标杆,同学眼中的榜样,亲友言谈中的骄傲。
生:可是,今天我要告诉您。您看到的只是表象,我确实很努力,努力成为您期望我成为的那种好学生,可是那不是真正的我。您知道吗?每当早晨享用过你们精心为我准备的早餐,背上书包的那一刻,其实我心里最想说的是:爸,今天我不想去学校,作业好多,我好累……好想您也能放下手头的工作,留在家里陪陪我,让我和您一起浇花、下棋、遛狗、晒太阳。
师:看起来风平浪静的海面,会有潜流;看起来一帆风顺的人生,会有波折。美好也许只是一种表象,当我们从孩子的评价体系中剥离出成绩一这一试剂之后,看到的或许才是真相。教育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手划脚,真心的陪伴,更有力量。它是让孩子忘却挫折的良药,足以增加对抗世界的勇气;它是鼓起生活勇气的风帆,足以让孩子重新投入到热气腾腾、充满挑战的生活之中
家:感谢老师的点拨。在孩子进入中学以后,我们终于认识到,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聆听者、忠实的陪伴者、始终如一的关注者。
生:感谢爸爸妈妈的理解!感谢你们站在关注者的立场,以平等的目光审读我在青春路途上经历的一切,叛逆、躁动、虚荣、没来由的自信还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年少轻狂,在你们温柔的目光里,这一切都像蝉蜕蝶衣一般渐次褪去。感谢你们在我的考试名次出现起伏时不再像我小时候那样疾言厉色,感谢你们在我和同学聚会晚归时没有像以前那样盘根究底,也非常感谢你们直到今天依然忍着内心的强烈好奇、而没有趁我不在家时偷偷打开我的抽屉翻看那本蓝色的日记,
师:关注不是单纯的凝视,而是尊重,是理解,是在生活的风雨中以内心的温柔为孩子们撑起的一把看不见的伞。因为,不管我们是否情愿,你们终究要长大成人,独立地面对未来,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家:孩子,你在慢慢成长,我们在慢慢老去。在这个过程里,其实我们都挤在同一条船上,这艘船的名字就叫“岁月”。
生:爸爸,让我们一起开动“岁月”号远航吧,您是帆,老师是风,不管经历什么,我们一直向前,永不回头。
师: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会静静地站在你们身后,聆听、陪伴、关注你们的一切,看你们从一颗嫩芽破土而出,迎接风雨,走过四季,直到你们能够展开自己坚实的臂膀向阳光展示胜利者的喜悦。这一天不仅是你们人生的宣言,也是学校和家庭在携手合作的历程中奏响的凯歌!
国旗下讲话发言人 高中部学生、家长、老师
升旗仪式主持人 初中部 衡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