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第四日,同学们不仅走进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科院土壤所),还在汤山国家地质公园留下了探索的足迹。
是日清晨,同学们满怀期待地踏入中科院土壤所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先进的仪器平台。这里,高精尖的科研设备林立,每一台都承载着科学家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追求。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同学们详细了解了这些仪器的功能与应用,感受了现代科技在土壤科学研究中的强大力量。
随后,同学们分批参观了土壤所内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室。在这里,他们亲眼见证了土壤样品检测的全过程,从样品的采集、处理到分析,每一步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通过专业讲解,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土壤样品检测的基本流程,还深入了解了技术方法开发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环境样品检测之间的区别。在中科院土壤所的参观中,同学们不仅见证了现代科技在土壤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更深刻体会到了科研工作的严谨与艰辛。
午餐后,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一扫夏日倦怠。吴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大家阐述了现代分析技术在土壤检测分析中的应用。从理论到实践,从方法到应用,吴老师的讲解十分引人入胜。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吴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易于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的问题不仅涉及技术细节,更触及到科研态度、团队合作等深层次话题,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的敏锐思维和广阔视野。
此外,另一位带队老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的十个研究所及其最新科研进展,让同学们对科研机构的整体布局和研究方向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不仅为他们未来的升学规划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更激发了他们投身科学研究的决心和信心。她鼓励大家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将来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并进入南京分院深造学习,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午的行程同样令人兴奋不已。同学们来到了汤山化石博物馆,这里珍藏着无数珍贵的化石和矿石标本,是探索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化的绝佳场所。在古生物科普课堂上,同学们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展品,了解了南京地区六亿年间的生物演化历程,感受了地理环境变迁和气候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同时,他们还走进了地质矿石的世界,探索了这些自然宝石的奥秘和价值。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伟大。
随后的古生物拓印实践活动是同学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次重要尝试。他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工具,将古生物化石的轮廓和纹理清晰地拓印在纸上。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加深了对古生物身体结构和特征的理解。随后,他们亲自寻找化石、研究化石、解密化石,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在欢声笑语中享受着科学探索的乐趣。
随着夕阳西下,夏令营的尾声悄然而至。在项目课题答辩环节,同学们抽签决定答辩顺序,每一组都精心准备了答辩演讲。他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向评委和老师们展示了四天来的学习成果和收获。答辩过程中,同学们思路清晰、表达流畅,赢得了阵阵掌声。评委和老师们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在结营仪式上,几位同学发表了参与夏令营的感言。他们纷纷表示,这四天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充实无比,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和热情。这次夏令营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终生受益的旅程,将永远铭记在心。
最后,童主任发表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同学们在夏令营中的表现和努力,并鼓励大家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随着他的话语落下,为期四天的研学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同学们的探索之路并未因此停止,相反,它将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和动力源泉,激励他们在未来的科学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前行。
供稿人:杜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