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的大地洒满美的阳光——融合美学思想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
高中部/许城玉
我198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至今已执教整整40年,大家可能会非常好奇:一名标准的理科老师,为什么会涉猎美学研究领域?
一、潜心卌载,美缘何来
1.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这所最具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大学,是我心灵的归属,也是我从事美与化学研究灵感的重要源泉。
2.真善美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最崇高追求,而对科学美的不懈追求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动力之一。
3.化学学科的美学价值非常特别又特别重要。
二、化学之美,盈满时空;化学之美,不胜枚举
绝大多数朋友都是非化学专业的,我不宜过多地从化学专业的角度去阐述问题,大家不妨拿出自己的手机,掂量掂量、抚摸抚摸、感受感受、统计统计——手指划一划,多少数理化?我还可以对你说:你对它们有多爱,化学就有多么美!
基于同样的原因,我不能去展现化学的科学之美,只好选取几个专业性不是很强的典型案例做一个简单的呈现,不周之处敬请谅解。
三、化学与美,相得益彰
1.发乎表象,至于本质
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基础自然科学,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与实验装置,体验器物造型之美、动作协调之美、技术安全之美;通过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的相互映射,体验化学理论模型建立过程中思考辨析严密推演的逻辑之美、科学之美和哲学之美……
中学化学实验室条件有限,很多实验是无法对学生进行展示的,此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目前国内做得较好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的《美丽化学》项目和上海科技大学的C&EN《化学之美》项目……。
2.基于形式,彰显内容
具体来说就是:精心制作课件、精心设计板书、修炼语言功底、提高人文素养……
色调——体现学科特点、贴合主题氛围、字体与色彩不超过3种、色彩搭配符合美术学原理。
插图——是否必要、贴合主题、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能给观众以美感且不游离主题、不会使观众产生不当联想。
例如:我会在壮美的瀑布前讲解自由能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我会通过溯流而上的轮船展开《化学平衡概念与本质及其移动原理》的教学,以唯美的场景帮助学生懂得“平”者逆水行舟、努力决定进退、“衡”者静乎其表、实则动乎其中的化学原理;化学有很多涉及微观结构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此时我就会利用专业软件,创设可视化的教学环境,将微观世界的美丽和奇妙活灵现地展示在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