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育人育己,共赴成长——高中部黄宇老师

发布时间:2024-12-30 浏览次数:639

我是来自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的化学老师黄宇,今年是我来到金中河西的第4年,这是一段是快速成长、不断丰盈的教育经历。回顾自己的教学教育生涯,没有波澜壮阔,没有惊心动魄,只有细水长流的教学点滴,与坚守初心的教育情怀。我的感悟是,“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做好每一件小事,以潜移默化的力量育人育己,共赴成长。

人站在建筑前

描述已自动生成

 

深耕教学,厚积薄发

2021年,随着新高考选科方案的正式实施,江苏化学迎来了春天,而化学老师的压力明显骤增:选择化学的学生明显增多,化学老师人手明显不够;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即将实施,家长和孩子对化学有更高的期待,我们迫切需要开始新一轮的深度教学研究。这就是我来到金中河西第一年所面临的挑战:身为化学老师,如何做好4个班级的教学工作;作为备课组长,如何和备课组老师一起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细想下来,答案只有一个:深耕教学,认真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以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为导向,上好每一节化学日常课。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作为青年教师,学识水平有限与教学经验不足制约着课堂的深度与效率,因此要想上好课,必须提前备好课,只有在日常备课时不断思考“知识-素养-成长”这个问题,学生在未来才能回答好高考试卷上“育人-学科-思维”的相关问题。为此,备课前研读课程标准、研读各版教材、查阅相关文献、做有关的试题,最后形成自己的上课思路,这成为我每天坚持做的备课“小事”。作为备课组长,我和老师们一起研讨单元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思路,讨论在教学或作业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分析考试情况,改进课堂教学,做到长善救失。

在基础年级教学中,我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实际问题为任务,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教学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到了高三复习备考阶段,埋头研究各年高考试题更是必做、细做、精做的工作,以此保证复习的精准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高三学生常常很疲惫,复习课总是很沉闷,如何唤醒高三复习课的活力是我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在思考和学习中,我逐渐认识到高效复习的关键是要“活化学生”:通过整合式复习,进行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多角度融入化学各模块知识,促使学生不断调动、调整、活化知识体系进行任务解决,不断尝试从教师讲授逐步转化为学生交流表达。

在这场青春盛宴中,我陪伴学生成长进步,坚持做好每一件教学小事,这为我在2023年参加南京市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一等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图示, 文本

描述已自动生成

阅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图形用户界面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教学内容思维导图

人们在窗户边

描述已自动生成

基础实验课堂

一群人在开会

描述已自动生成

高三课堂改进

 

育人育己,共同成长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教学的研究,对教育的思考,既成就了学生,也实现了教师的自我成就。

图片包含 人, 室内, 窗户, 桌子

描述已自动生成

教学是攀登的过程,收获了丰富的知识。由于化学教学扎实,学生的课堂获得感很足,化学成绩优异,而且课后积极研究,参与化学各类比赛的热情也很高昂。我的学生们积极参加化学竞赛,并获得了化学竞赛国家级和省级奖项。他们常常会问我一些超出高中教学的内容,倒逼我查阅文献,重温大学教材,提高了自身的化学理解。还有暂时的化学后进生,他们容易迷茫、退却,在辅导他们、鼓励他们坚持时,也让我反思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到更多的学生,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教育是情感的故事,丰富了生命的体验。由于学校化学教师人手紧张,我怀孕期间仍坚持负责3个选修班的教学,虽然累,但学生的日常关心是那么细腻:上课路上主动接过实验器材,时不时提醒我要保重身体,调皮的男生在课堂上变得收敛……在孕育新生命的旅程中,我和学生们都惊喜于生命的坚强,也体会到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在我即将开始产假之际,一封信、一张张卡片,一件件相处的小事,字里行间的理解与肯定让我热泪盈眶,每每在我初为人母、在平衡家庭与工作疲惫不堪时,回想起学生的鼓励与信任,身上又会重新注入一股力量。

在教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彼此鼓励,育人育己,成人成己,共同成长为更好的人。

文本, 信件

描述已自动生成

文本, 信件

描述已自动生成

文本, 信件

描述已自动生成

 

良师益友,助力成长

金中河西高中化学教研组是一个温暖无私、积极向上的团队,时刻关注着青年教师的发展,并给予了很多的帮助。

赵建宁校长是我的教学师傅,虽然事务繁忙,但很关心我的成长,在我的职业发展上给予了很多的指导。每次在区公开课、市公开课之前,赵校长都会耐心听我讲解教学思路,不断肯定我,同时在关键点上指导我,主动组织教研组老师、邀请专家老师帮我一起磨课。还记得第一次上区公开课之前,赵校长帮我审核课件,完善细节,结束的时候还提醒我晚上回去修改好课件,无论多晚都要把课件发给他,他要再次审核确认无误;第一次进行市讲座、市公开课,赵校长主动帮我联系市教研员,从化学本质到化学教学视角帮助我梳理内容、理清思路;参加基本功大赛,那时我刚结束产假,心里底气不足,赵校长和我分析区级和市级比赛的项目内容,指导我比赛的注意事项,鼓励我要有信心……赵校长对教学的热情也激励着我:每周约定师徒互听一节课,赵校长对内容的讲解、对学生的关注、对节奏的把握,都对我有很多启发;赵校长的晚自习很繁忙,既要答疑,还要与学生谈心,有一次晚自习结束都快10点了,我下楼时路过,看到赵校长还没有离开教室,还在批改作业……

洪素萍老师对我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说是细致入微。洪老师曾长期担任化学教研组长,虽然我是备课组长,但经验非常有限,备课组日常工作开展都离不开她的指导。第一次月考出卷,洪老师帮我审卷,从试题的难度、科学性,到试卷的格式、排版,都给了我非常细致的建议,我从中学到了严谨的品质;洪老师身体不佳,但对待教学从不懈怠、对学生非常关爱,让我对敬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常常向洪老师请教问题,不管是知识上还是教学上的问题,洪老师都会耐心地解答。张新桥主任又是另一种教育模范。高三课务繁重,张主任仍坚持研究新教材与新高考,常常主动和我分析教学问题、分享教学资源,还主动承担了备课组日常作业的编制,引领我们进行教材研究与习题研究,这不仅减轻了我的工作压力,也促进了我对高三教学工作的思考。

金中河西高中化学教研组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他们专业、敬业,指引我在教学上不断精进;他们善良、温暖,在我初为人母、焦头烂额时给予及时、贴心的帮助;他们是良师益友,在我遇到挫折、失去信心时倾听我、鼓励我、帮助我。

人们在房间里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几个人在桌子边

描述已自动生成

作为青年教师,传承了老一辈教育者的教育情怀,肩负着学生未来发展的神圣使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我将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的力量潜伏在每一堂课、在每一件小事之中,每一个微笑、每一个眼神,能给予知识,更能传递爱。在育人中育己,在成人中成己,让我们共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