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以“AI+”思维重构课堂!全市500余名教育人齐聚金陵河西

发布时间:2025-04-29 浏览次数:19
 

20254月由南京市教研室主办的

AI赋能教育智领课堂改革”专项活动

在金陵河西展开

全市各高中教师代表、教育技术专家

及学科教研员共500余人齐聚一堂

在“专题讲座+学科实践+专家对话”中

聚焦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探索AI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实践路径

 

 

主会场:

人工智能与教育使命的思想碰撞

一群人坐在桌子前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讲座现场

 

主会场活动由金陵河西高中部教师发展处左爱斌主任主持,以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吴楠教授的专题讲座拉开帷幕。

 

男人站在桌子上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吴楠教授

 

吴教授以《智能时代的工具理解和育人使命》为题,从技术伦理、教育场景与教师角色转型三方面展开论述。他提出:“AI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载体。教师需以‘AI+’思维重构课堂,从知识权威转向学习引导者。”

餐厅里的人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分会场:

跨学科实践展现AI赋能课堂新图景

会议室里的人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分会场内,研究课观摩活动同步开展,覆盖数学、化学、历史、政治等学科,呈现四大亮点课例。

 

数学:

一群穿着蓝色衣服的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金陵河西数学学科李菲菲老师借助AI动态建模工具,引导学生探究《立体几何中的“动”与“定”:轨迹问题的空间转化》,通过三维可视化突破传统教学难点。

会议室里的人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化学:

人们在看台上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金陵河西化学学科黄宇老师以AI药物研发模拟平台为支撑,开展《从阿司匹林谈起:有机合成与药物研发》项目式学习,学生分组设计虚拟分子结构并预测药效。

会议室里的人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历史:

金陵河西历史学科吴英杰老师运用AI史料分析系统,在《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课中实时生成历史事件关联图谱,助力学生构建多维认知框架。

 

政治:

金陵河西政治学科郁惠老师开设《AI创业实验室——发展观的四大解码》,学生通过AI商业沙盘模拟,辩证分析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的关系。

 

 

专家点评:

多维视角透视AI教育实践

学科专家点评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来自数学、化学、历史、政治领域的教研专家分别对研究课进行深度剖析。

 

南京市教研室数学教研专家

龙艳文老师:

“李菲菲老师的AI建模课堂实现了从‘解题训练’到‘数学思维建模’的跨越!动态可视化工具不仅让抽象空间问题直观可感,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几何变换的本质规律,为数学教学提供了转型范例。”

屏幕上的男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南京市教研室化学教研专家

田琪老师:

“黄宇老师以AI药物研发平台为‘脚手架’,将微观分子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交互的虚拟实验室!学生通过智能设计分子结构、预测药效,不仅突破传统实验条件限制,更培养了跨学科创新思维。”

人站在黑板前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南京市教研室历史教研专家

胡斌老师:

“吴英杰老师巧妙运用AI史料分析系统,在《冷战与国际格局》一课中构建多维历史图谱,既展现技术赋能史料解读的精准性,又引导学生基于史实进行批判性思考,实现‘技术为思维赋能’的教学理念!”

 

南京市教研室政治教研专家

纪立建老师:

“郁惠老师的《AI创业实验室》设计极具前瞻性!学生通过沙盘模拟AI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在虚拟商业决策中自然生成对发展观的理解,这种‘体验式+价值引导’的教学模式,为思政教育与AI技术的融合树立了榜样!”

人站在黑板前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AI技术的赋能价值很高

但技术永远服务于育人本质

未来学校将加强交流与合作

持续深化教育的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