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化学公开课探新路!金陵河西以 AI 赋能“行知创”课堂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9-24 浏览次数:363

 

2025923日,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一(8)班迎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化学公开课。我校高一化学教师胡静以“湖水中的氨氮处理”为课题,依托学校“AI赋能‘行知创’三阶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研究”项目,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于教学实践,生动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化学课堂实现从“行”至“知”再到“创”的跨越。

一群人看着桌子上的电脑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本节课以真实环境问题——水体氨氮污染为情境,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氨氮的还原性,学习折点氯化法和生物硝化法的原理与应用。胡静老师巧妙借助学校人工智能助手“满血版DeepSeek搜索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查询资料、探究原理、设计方案,真正实现了“AI即学伴”的课堂新生态。

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在“行”的环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验证NaClO溶液对氨氮的氧化效果。他们分组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利用智能平台实时比对实验数据、分析反应过程。AI工具快速提供相关案例与拓展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折点氯化法中电子转移与方程配平的难点。

人在玩电脑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在“知”的环节,胡静老师引导学生通过DeepSeek平台检索氨氮处理的其它方法,对比折点氯化法与生物硝化法的优劣,并从氧化还原角度进行评价。AI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还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变化规律,使知识建构更加系统深入。

一群人在房间里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在“创”的环节,学生基于所学,尝试提出解决实际湖泊氨氮污染的方案,并利用AI平台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优化建议。这种“真实问题+智能辅助+创新设计”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是我校在“双新”背景下教学方式改革的一次重要实践,“行--创”三阶课堂与AI技术的结合,正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我校将继续推进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更加智慧、开放、创新的教育新生态。

 

供稿:高中化学组万抒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