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秋光里,笛声到南山——高中部召开教师读书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1-11-01 浏览次数:919


1029日下午四点半,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理化生教研组读书分享会《秋光里笛声到南山》在D楼报告厅2举行。穆耕森校长、张晓莉、赵建宁两位副校长全程参加,理化生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部分中层干部、青年教师、其他学部的部分教师一起参与了本次读书分享活动。分享会由左爱斌主任主持。

首先是物理学科张旖旎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师无定法 取法自然》,张老师今年刚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但她一直在思考“应该秉承怎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做到‘学生喜欢,同行认可,家长信赖’?”等一系列教育教学问题。张老师从《学校生活社会学》这本书入手,结合自己课堂案例---学生提出半透膜永动机的想法》,张老师将物理、生物和化学学科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整理,从而对物理教学进行反思,提出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科学,只有讲得有理有据,学生才能心服口服。对于教育教学,张老师认识到:“师无定法,取法自然”。在面对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时,老师应做相应的调整,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老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学习,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接着,化学学科黄宇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唤醒教育活力,走向理想课堂》,黄老师从教学名师贲友林的《重新认识课堂》入手,指出理想课堂应该是“以生为本,学为中心”。黄老师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它们分别是:“学生,有鲜活的生命”;“教师,有开阔的视野”;“课堂,有生动的故事”。唤醒教育活力,走向理想的课堂;我们不缺理论,我们缺的是和理论相一致的行动。理想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黄老师认为:在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争先恐后地举手,自信大方地表达,或补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质疑,充满有主见又不失童趣与深刻性地争辩,一个个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生产者,又是知识、思想、方法的传播者,是学习的主人。

最后是生物学科吕甜甜老师和大家分享的《拨动心弦的艺术》---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吕老师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这本书的重要内容,它们分别是:1.顶着光环行走的人---晕轮效应;2.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就动机;3. 3+1不等于5-1---心理加减法;4.绝望的体验---习得性无助;5. 教育无小事---蝴蝶效应。吕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指出在教育教学上,教师应实事求是、全面掌握学生信息、切忌一叶障目;只有来之不易的东西,人们才会更加珍惜;善待所有的学生,而不仅仅是优秀生,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育过程中,老师的一个灿烂微笑、一句话赞扬话语、一种习惯性动作,都有可能在孩子心里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成为学生生命中意想不到的支点。

三位老师分享了读书心得后,姜宁主任进行点评。 姜主任概括指出,张旖旎老师从与学生讨论问题案例出发,谈问题解决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程标准里面的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张老师对于我们新课程理念理解较为透彻。黄宇老师从三个方面阐述:学生,应该有鲜活的生命;教师,应该有开阔的视野;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故事。共享理想课堂的模样:在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产生思维的碰撞,让学习真正发生。吕甜甜老师分享的书为我们教学、教育和管理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很多案例值得我们在座的老师借鉴。对于我们老师而言:每一个孩子都是财富,我们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只要用心去做,去关爱。即使成不了参天大树,成为花草也很美丽。三位老师从教育教学案例到教育生活实例再到走向理想课堂,反映了我们年轻老师对于教育价值的追求,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追求。

最后,赵建宁校长对本次读书分享会总结发言。赵校长指出,本次读书分享会是精心策划,认真阅读,结合实际的一次活动,组织有序、流程简洁、效果良好。希望以后的读书分享会再接再厉,将我们高中部的读书分享活动做得更加精彩,对教师的自身成长,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到更好地促进作用。

文本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一群人站在柜台前描述已自动生成

分享会现场

电视萤幕画面描述已自动生成

黄宇老师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