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高中部召开语文教研组读书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2-01-07 浏览次数:1106

    20211230日下午两点,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语文教研组读书分享会《如果有雪  一定不让它孤单落下》在D楼报告厅2举行。张晓莉副校长全程参加,语文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部分中层干部一起参与了本次读书分享活动。分享会由王建主任主持。

首先是语文教研组长郭汝杰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一则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故事,郭老师提醒大家应该在教育方式上多动脑筋,因为教育真是一门大学问,要做到艺术性还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应该多读书,多向有经验的,有成就的教育名家学习。

    接着,穆成香老师从《可见的学习》这本书入手,指出这本书最大的一个尝试是通过对客观证据的分析,使学习的过程变得清晰可见——它让我们知道哪些因素能够发挥作用、哪些因素会阻碍学业成功、哪些因素未能产生应有的影响,进而改变我们教与学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获取学业成功。穆老师指出,教师要了解学生带入课堂的态度和倾向,以促进态度和倾向发展为目标,使其成为学习的积极因素,这些态度和倾向包括自我效能、自我设障、自我动机、自我目标、自我依赖、自我贬低和自我曲解、自我完美主义、无助和社会比较性十个方面。最后,穆老师指出,作为教师,要将课堂塑造成容忍错误且欢迎错误的地方;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倾听,学生和教师提出共同关注的疑惑或问题,不断交换并欣赏彼此的观点,最后一起解决问题。 

接着,刘奕捷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对话、共振、探寻》——读《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刘老师指出,西南联大的教师、学生在从长沙前往昆明的公路上,在与西南各族民众接触中,在抗战时期的教学活动中,对“国家”与“人民”的有了新的理解。个人之于国家,究竟应如何存在?在此基础上,刘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写作《谈选择追逐潮流还是坚守自我》,从今天青年的角度展开与他们对话,寻求共振。最后,通过对西南联大学子的阅读,刘老师提出当下青年应该思考的话题:在和平安逸的年代里,我们就真的认识自己的祖国吗?从屏幕到线下,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个小圈子里,从微博热搜、公众号和短视频里,观看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奇观式的中国。试回想,自己有多久没有闻过平原上青草、树木和泥巴地的气味?多久没有见过高耸的山丘与流水?多久没有看到过祖国的光线与颜色?刘老师的讲述似乎没有一个最终答案,但对听讲的老师来说,还是引起了好多共鸣。

两位主讲教师读书分享结束后,左爱斌主任分别用“科学、视角、容错、比例”和“救亡、自由、克服”这些关键词对两位老师的精彩分享进行了点评。最后,张小路老师又对两位老师为这次读书分享的准备工作做了说明,他还对西南联大毕业的穆旦诗作做了一些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