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三月天,一起向晴朗出发——高中部召开数学教研组读书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2-03-15 浏览次数:987

 

2022315日下午三点半,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数学教研组读书分享会《三月天,一起向晴朗出发》在D楼报告厅2举行。张晓莉、赵建宁两位副校长参加,高中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初中数学教研组的部分老师、其他学部的部分青年教师一起参与了本次读书分享活动。分享会由王建主任主持。

首先是王巧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向阳而生 向善而行》---读《人世间》有感。王老师首先介绍了作者生平以及这部作品创作的由来。这部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在年初央视播出中获得了巨大成功。接着王老师给大家分析了成功的原因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王老师给出的第一组三个关键字是情、善、悟,情有亲情、友情、爱情。善:周家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善良为圆心,以厚道为半径,画出了他们重情重义的一生。周秉昆用正直和善良实践了道义的担当、亲情的守护和对爱情的坚贞,撑起了整个周家。六小君子同样善良且义气担当,秉持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责任感,演绎着友谊万岁的豪迈。悟:“都当爸爸了,还有爸爸揍着,那不是幸福吗?”“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最有的就是自己,只有有了自己,天就不会塌。”“但是比起孤独来,别扭更可怕,孤独可以去克服,别扭怎么办呢?”“好的人生比好的年华更重要!”走一步看一步,走一步走好一步,苦是吗?嚼嚼咽了。王老师的第二个词组是人间烟火、阅历修行。 人间烟火色,最是暖人心。《人世间》写的不是伤痕,而是人间烟火,它没以批判的眼光去嘲讽什么,就是生活的点滴映射出时代的变迁。小说文字背后有着巨大的力量,写这么小的一个家庭、一条胡同、一个片区的青春史,其实折射的就是中国这五十年的巨大变迁。王老师最后总结说: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与热望。这就是她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

接着是段勇权老师给大家带来的 《一蓑烟雨任平生》——跟苏东坡学做一个幸福的人。段老师从中年人的日常生活谈起,指出幸福的内涵,然后进入苏东坡的一生。从苏东坡的从政经历、家庭生活、创作生涯和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让大家对苏轼的人生际遇和豁达乐观的个性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段老师认为,苏轼是一个幸福的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充满乐趣的工作与写作;首先,从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做贡献中,苏东坡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幸福感。其次,写作是苏东坡创造无穷乐趣的源泉,是他生命价值的体现。二、融洽和美的人际关系。和家中长辈、伴侣、兄弟、子女、朋友、政敌都能和谐相处,这也是他幸福的源泉之一。三、“无可无不可”的良好心态。其实,纵览古今名人,能拥有那份圆通旷达心境的人莫不是那些看尽人间繁华落寞,在经历人世间的大起大落之后所拥有的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苏轼也是如此,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四、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段老师说,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艺术之外,旅游、运动、医疗、美食、养身、音乐、古玩、佛经、禅理,苏轼也都样样精通。他甚至还是中国冲浪运动的先驱。丰富的业余生活激发起他无限的创造力,也带给他更多的幸福感。最后,段老师指出,苏东坡是千古年来儒释道三种精神的集中体现,既有儒家的入世情怀,也有佛家的出世眼界,更有道家和光同尘的处事态度。讲苏东坡,就是希望读懂苏东坡一生的幸福密码,从而活出自信与幸福。

两位老师分享后,左爱斌主任进行了点评。左主任对王老师和段老师的分享进行高度评价,然后分别从“情、善、悟”、“人间烟火、阅历修行”、“幸福、加法、减法”“境界、融洽、和美”四个方面一一解读。左主任从笛卡儿、李泽厚、冯友兰等思想家的“理本体”“情本体”和“人生四种境界论”出发,强调“情理交融、美美与共”的方法论和价值论,给参加分享会的老师以启发。

电脑萤幕画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形用户界面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分享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