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天地

建邺区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3-09-28 浏览次数:1949

2023926日,建邺区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南京市河西外国语学校、南京市建邺区高级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近20名名化学同行在一起观摩、学习、探讨、交流,整个过程气氛热烈、和谐友好、圆满成功。

本次活动大致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公开课展示(共3节):

08:0508:50  万抒豪   从烯烃探究加成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09:0009:45       烷烃的命名

10:1511:00  柳叶清  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氯

IMG_6554

万抒豪老师在上课

首先由万抒豪老师以《从烯烃探究加成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为题面向高二学生开设了一节公开课,万老师创造性地利用乙烯利与氢氧化钠浓溶液反应在不需要加热的条件下快速制取乙烯气体,再将气体依次通过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乙烯的还原性及其氧化产物二氧化碳,然后用注射器采用排水法收集乙烯气体、再缓缓推动活塞并在针头处点燃,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了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典型实验现象,最后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针头处的黑色物质从而引出乙烯不完全燃烧时能够生成碳单质的事实,这样的教学创意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非常值得学习、推广;

为了突破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这个教学难点,万老师又创造性在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策动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最大程度的强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感与沉浸感;最后,在班长指挥下、由全体学生参与的、通过全体同学手拉手形成人链的教学活动,顺利地完成了“乙烯的加聚反应”这个教学难点,也将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推向高潮。这样精彩的教学设计,不仅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也会给所有亲临教学活动现场的所有同行留下极为深刻的专业震撼。

IMG_6558

“角色扮演”——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

IMG_6560

“角色扮演”——乙烯的加聚反应

然后由胡静老师以《烷烃的命名》为题面向高二学生开设了一节公开课。有机化学的基础在于烷烃,胡静老师首先介绍了普通命名法和习惯命名法,然后通过丁烷、戊烷、己烷同分异构体的展示,让学生体会到上述两种命名方法的便捷性与局限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出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与学生一起学习命名的基本规则,并通过运用、比较、辨析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固体、强化,是一节符合我校学生现实基础的、高效实用的好课。

IMG_6566

胡静老师在上课

最后由柳叶清老师以《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氯》为题面向高一学生开设了一节新授课。柳叶清老师以与教学主题相关的重要科学史实为线索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组织:从舍勒在无意中发现氯气、到贝托莱因时代所限提出错误的“氧化盐酸气”学说、再到“电解狂人”戴维通过电解法揭示氯气是一种单质的最终定论,娓娓道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不断深入、逼近真理,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学科知识的教学,同时也很好地渗透了立德树人的新课程理念。

IMG_6570

柳叶清老师在上课

在“氯气的漂白性”这一教学环节,柳叶清老师的设计也是别出心裁,从贝托莱的研究入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各种漂白品的生产与应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做实验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留意细节、反复思考、深入研究才能终有所获、造福人类。

IMG_6565

老师们在认真听课

第二个环节是赵建宁校长就新课程、新教材对教学工作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以及学科竞赛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并对新老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要求与期望。

第三个环节是由许城玉老师对三位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简单的点评,高度肯定了三位开课老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创新能力,也就少量细节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IMG_6568

老师们在聆听赵建宁校长的教学指导

IMG_6562

老师们在课间探讨交流

 

供稿:许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