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3日,建邺区高一物理教研活动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双新”背景下的“行-知-创”三阶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系列研讨课在我校开展,江苏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陈连余老师、建邺区物理教研员吴军老师莅临指导。我校高中部赵建宁校长等学校领导、全体物理教研组成员及其他学科教师参加了观摩听课。
高一年级物理组三位年轻教师以“从学科知识习得到核心素养养成的实践”为研究主题,带来了三节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摩擦力》公开课。同课异构,各有风采。
戴秦川老师的课堂始自有趣的活动,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摩擦力的力量,在行动中建立感性的认识,继而结合学生过去的学习内容,师生一起边做边学,探讨建构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数字传感器实验系统,在更加高效、直观的实验演示下,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核心素养。
王智伟老师的课堂将教学起点设置在初中,以学生初中的已有知识为跳板,配合更加精密的器材,带领学生共同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案,帮助他们构建更为完善的摩擦力知识体系。
戴超老师的课堂引入部分是一段介绍中国古代货物搬运的文字材料,与传统文化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思考,建立兴趣。在讲解中,巧妙设问,帮助学生破解错误的前概念。让学生自主设计课堂实验,老师展示对照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做探究与思考。
陈连余老师和吴军老师对三位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点评。陈老师认为三位老师的同课异构中,展现了各自不同的教学思考,呈现出了精彩纷呈的多样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动态生成,激发学生踊跃思考,让学生说、让学生做,在师生一同的行动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在实验、知识掌握中实现创新,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吴老师认为,三位老师的课堂都进行了数字化实验,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推崇教学的“真实性”,以真实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强调教学的可视化,在通俗易懂的教学中,实现知识习得,并在实验中进行实践。两位专家对这三节公开课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只有不断地打磨教学、精研耕耘,才能够拥有累累硕果。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弥足珍贵,是由理论指导走向实践创新的重要阶梯,我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教研活动中,提升自我的教学质量,实现更丰硕的自我成长。
供稿:戴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