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天地

双轨并进探教学新径 范式互鉴启跨域教研——南京市建邺区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5-03-08 浏览次数:540

 

一群人在餐厅里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202534日(星期二)南京市建邺区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国际部208多媒体录播阶梯教室顺利举行,本次区级教研活动主题为:“双轨并进·范式互鉴:普高与国高化学课程比较视域下的教学策略优化研究”,由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承办。来自建邺区各所高中的20多位化学教师、以及部分跨学科的教师和教学领导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首次实现了跨语种、跨学部、跨学科的复合式观摩、学习、探讨、交流,全程气氛热烈、和谐友好、富有成效。

时间段

课题

主讲人

8:209:00

公开课:《Electrochemical Cell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国际部) 戴慧敏

9:2010:00

公开课:《配合物简介》

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 朱嘉玮

10:1510:55

公开课:《历史与科学突破——配合物理论》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 黄宇

11:0011:45

讲座:《筑桥・融通・创变:中英课程比较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教研新生态》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 赵建宁

11:1011:50

交流: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目的与思路

专家点评

三位开课教师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 许城玉

主要活动内容安排表

 

本次教研活动围绕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省级课题《“双新”背景下的“行--创”三阶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国高 “让提问成为深度学习的引擎”课堂教学主张、建邺高中“二主三度”课堂评价体系,开展普高与国高化学课程比较视域下的教学策略优化研究,三位开课老师围绕主题,精心备课、激情投入,做出了极有实践价值的努力与尝试。

本次教研活动大致分为四个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是三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展示。

小孩们在房间里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一群人在开会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一群人在台上演讲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戴慧敏老师在上课

 

首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国际部)戴慧敏老师以《Electrochemical Cell》为题为国际部高二同学奉献了一节精彩的全程英文教学新授课。戴老师课前指导学生通过DeepSeekAI软件,以全球新能源车辆市场现状调查以及未来展望为课题,形成一分详细的数据报告,为本节课的教学创设了合适的教学情境、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然后她从铜∣硫酸、盐桥∣锌双液原电池(Zinc-copper-sulfate double-liquid primary battery)入手,邀请学生参与实验,再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化学本质,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概念,继而归纳出构造原电池的一般要件以及三大类型电极,整个教学过程科学严谨、形象生动、趣味横生,课上师生互动频繁高效,尤其是师生双方流利准确的英文表达,给全体旁听老师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二节课是由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朱嘉玮主讲,课题是《配合物简介》,朱老师从几种常见硫酸盐与氨水反应的简单实验入手,先让学生预测可能的实验现象,然后要求学生书写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继而以硫酸铜溶液缓慢滴加氨水为重点,创设了“实验出现意外现象”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学习动机,再循循善诱,逐步引出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继而展开教学,整合教学过程平实高效、螺旋上升,符合授课对象的一般认知规律与实际认知能力,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率。

会议室里的人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会议室里的人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朱嘉玮老师在上课

为了强化学生的实验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朱嘉玮老师还特别安排了随堂学生实验,难度适当、现象鲜明、时机合理的实验安排,化解了教学难点,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孩子们能力的全面养成与发展。

一些人在切蛋糕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第三节课的主讲人是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黄宇老师,她的课题是《历史与科学突破——配合物理论》。这节课,黄宇老师基于配合物理论建立初期的相关科学史实,引导学生从“反常”实验数据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自主形成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路径——认真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如果传统理论无法解释实验事实怎么办——理论创新,其实这正是当下中国教育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从“知识传授型教学”向“促进探究创新型人才自主成长型教学”的巨大转变,从这个角度看,黄宇老师做出了极为有益的尝试。

会议室里的人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一群人在房间里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黄宇老师在上课

黄宇老师还特别注重学科知识的前后关联。前一段时间,相关教学班级的教学内容是《晶体结构》,黄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晶体培养”家庭实验,孩子们热情很高,纷纷自己查阅资料、购买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小心实施实验过程,像培养“萌宠”一样呵护自己的“晶体宝宝”慢慢长大,形成实验报告,再把自己的实验成果带到学校、带进课堂,成为全班新课教学的鲜活素材,一句“硫酸铜晶体”为什么能够形成、“硫酸铜晶体”与“硫酸铜氨晶体”的颜色为什么差异那么大,引领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思考与探索,这样的教学设计比单纯的“单向的知识传送与教师讲授”,其育人的立意层次孰高孰低高下立判。

一群小孩在桌子上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第二个环节是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赵建宁校长以《筑桥融通创变:中英课程比较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教研新生态》为题的微型讲座,赵校长简单介绍了组织这次融合式教学研究活动的主要目的,通过中英化学课程教学策略比较研究、跨学部融合教研活动,探索在课堂教学模式与育人方式上实现创新,在课程资源的融通、育人目标的协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赢方面获得突破。强调了拓宽教学视野、革新教学思路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对AI辅助教学提出了极为有益的建议与希望,并对本学期建邺区教研活动的计划安排做了简要说明。

图片包含 室内, 桌子, 大, 男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赵建宁校长在做讲座

第三个环节是三位开课老师就各自公开课的设计思想与执行情况做自我介绍与评价以及教后感受。

男人和女人在电视前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戴慧敏老师在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女人站在电视前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朱嘉玮老师在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图片包含 室内, 天花板, 站, 男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黄宇老师在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第四个环节是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化学教研组长许城玉老师对三位开课老师精彩课堂的简要点评。许老师高度肯定了三位老师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所做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突出亮点,也对极少数教学细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如:国际部自然科学英文教学过程中要做到ScienceLanguage并重,必要的学科专业名词要随时强调、建立关联;有鉴于当下国内教学模型市场规范程度尚显不足的现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型的选用须更加严格、更加细致;教学设计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等。对此,老师们均表示高度认同。大家都认为,真正好的、有深度的、有价值的教研活动,绝不能是简单的走过场式的、单纯自嗨式的相互吹捧与颂扬,而应该是充分肯定老师们在教学各环节的创新点与亮点,也不回避可能的不足与瑕疵。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能让大家都在“遗憾”中成长,才是教研活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供稿:高中部化学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