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下午,南京市教研室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办“AI赋能教育 智领课堂改革”专项活动,全市各普通高中教师代表、教育技术专家及学科教研员共300余人参与。活动聚焦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专题讲座+学科实践+专家对话”形式,探索AI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实践路径。
主会场:人工智能与教育使命的思想碰撞
下午13:30,主会场活动由我校高中部教师发展处左爱斌主任主持,以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吴楠教授的专题讲座拉开帷幕。吴教授以《智能时代的工具理解和育人使命》为题,从技术伦理、教育场景与教师角色转型三方面展开论述。他提出:“AI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载体。教师需以‘AI+’思维重构课堂,从知识权威转向学习引导者。”讲座中,吴楠结合全球教育AI应用案例,剖析了智能教学系统的底层逻辑,并与现场教师探讨了“如何平衡技术效率与人文关怀”等热点问题,引发热烈反响。
分会场:跨学科实践展现AI赋能课堂新图景
14:30起,分会场研究课观摩活动同步开展,覆盖数学、化学、历史、政治等学科,呈现四大亮点课例。
数学:李菲菲老师借助AI动态建模工具,引导学生探究《立体几何中的“动”与“定”:轨迹问题的空间转化》,通过三维可视化突破传统教学难点。
化学:黄宇老师以AI药物研发模拟平台为支撑,开展《从阿司匹林谈起:有机合成与药物研发》项目式学习,学生分组设计虚拟分子结构并预测药效。
历史:吴英杰老师运用AI史料分析系统,在《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课中实时生成历史事件关联图谱,助力学生构建多维认知框架。
政治:郁惠老师开设《AI创业实验室——发展观的四大解码》,学生通过AI商业沙盘模拟,辩证分析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的关系。
各学科引导员王巧锋、薛芳芳、赵敏哲、陆慕予全程保障设备运行,分会场主持人姜宁、许城玉、袁廷虎、郁惠精准把控研讨节奏,确保课堂展示与AI技术应用无缝衔接。
专家点评:多维视角透视AI教育实践
15:20-16:10,学科专家点评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来自数学、化学、历史、政治领域的教研专家分别对研究课进行深度剖析。
数学学科龙艳文老师:“李菲菲老师的AI建模课堂实现了从‘解题训练’到‘数学思维建模’的跨越!动态可视化工具不仅让抽象空间问题直观可感,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几何变换的本质规律,为数学教学提供了转型范例。”
化学学科田琪老师:“黄宇老师以AI药物研发平台为‘脚手架’,将微观分子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交互的虚拟实验室!学生通过智能设计分子结构、预测药效,不仅突破传统实验条件限制,更培养了跨学科创新思维。”
历史学科胡斌老师:“吴英杰老师巧妙运用AI史料分析系统,在《冷战与国际格局》一课中构建多维历史图谱,既展现技术赋能史料解读的精准性,又引导学生基于史实进行批判性思考,实现‘技术为思维赋能’的教学理念!”
政治学科纪立建:“郁惠老师的《AI创业实验室》设计极具前瞻性!学生通过沙盘模拟AI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在虚拟商业决策中自然生成对发展观的理解,这种‘体验式+价值引导’的教学模式,为思政教育与AI技术的融合树立了榜样!”
实践与反思:技术向善,育人为本
参加研讨的老师也纷纷表示,今天的课堂实践印证了AI技术的赋能价值,但技术永远服务于育人本质。未来大家将加强交流与合作,持续深化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供稿:左爱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