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上午,高中化学组区开展了教研活动。此次活动主题为“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学研讨”。本次活动内容主要包含:1、许城玉老师公开课——物质溶解的多样性(第一节课)2、 赵建宁老师公开课——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第二节课)3、刘必胜老师讲座——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教学 4、陈廷俊老师点评。
一、上课及讲座老师精心准备,充分挖掘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推进教学。
1、许城玉老师课题“物质溶解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从科学家的视角分析问题,呈现化学史实,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引领学生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寻找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内在证据,进一步深化物质的分类。课堂信息量大,学生思维敏捷,通过化学史展开,课堂语言幽默,肢体语言丰富,比方贴切,潜移默化,将深奥的化学知识趣味化,强化了重点,突破难点。如:
2、赵建宁老师课题“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本课在学生已经了解强弱电解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赵老师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学生分组实验,课堂目标明确,基于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话交流、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在实验中感受离子反应的表观现象,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微观分析反应的本质——离子之间的反应。实验中充分关注学生,及时引导并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如:胶头滴管的使用、振荡的方法等,让学生有较多的实验经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使用“希沃助手”,能及时迅速反应学生的实验状况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便于展示和纠错。对离子反应的三重表征——宏观现象、微观分析、符号表征分析细致,语言精当,加强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建邺高中刘必胜老师的讲座主题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教学感悟”。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遇到的问题及困惑,认真查阅资料,仔细研究,提出了大胆的疑问,并积极在教学中探讨。关注新信息,对《美丽化学》——沉淀反应在教学中的功能充分挖掘,设计反应机理的微观动态模拟,效果良好。
二、本次教研活动参加人数较多,有我校高中部全体化学老师、国际部部分化学老师,建邺高中高一化学老师,云南来访化学教师。
所有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评课探讨,对三位主讲老师的公开课和讲座给予高度评价。并有陈廷俊特级教师主评,专家引领,为以后的更加扎实地开展教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