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天地

青年教师展风采,汇报交流促成长

发布时间:2020-12-11 浏览次数:2968


根据我校青年教师成才计划,为了更好地落实青年教师312工程,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我校高中部定于129日举行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

我校高中部王书华、张慧、刘亦捷、吴旖旎、蔡燕凤五位老师参与汇报。五位青年教师呈现了五节精彩的课堂。课堂上,老师能对课程标准有较深的理解,深入挖掘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王书华老师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去探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空间。教师善于追问,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是注重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引导,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活动经验。

张慧老师在知识层面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喀斯特地貌的概念、次级地貌类型、分布区,知道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在教学评价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和思维水平的评价。通过观察野外或户外地貌景观、观看视频、地貌模型和景观图等,提高对地貌类型的辨识能力。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地貌,将理论应用于生活实际。同时对人地协调观的评价要放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这些基本的教学目标与评价任务基本完成,学生能够明确喀斯特地貌的概念、次级地貌类型、分布区,知道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同时能够结合自身的经验,分析喀斯特式贫困的原因以及如何脱贫致富。

刘亦捷本节课主体采用情景活动形式。为纪念史铁生先生逝世十周年,地坛公园拟举办一场“我与地坛”主题展览。任务一是写图片解说词。虽然情景设置可以帮助学生融入文本阅读中,但是解说词的写作还需要语言锤炼。因而在活动中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便于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交流呈现很精彩,朗读情感充沛,点评也融入了自己的思考。有效实现了文本深层解读目标。

吴旖旎老师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引入课题是我本次上课的最大收获。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已具备初等函数、三角函数线知识,为研究正弦函数图象提供了知识上的积累;因此本教学设计理念是:通过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的好奇,用操作性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设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识环境,引导学生关注正弦函数的图象及其作法;并借助电脑多媒体使教师的设计问题与活动的引导密切结合,强调学生“活动”的内化,以此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感觉效果很好。但有些同学还是忽视理论探讨,急于动手做,因此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少走弯路,对知识理解透彻,在正确的理论引导下顺利完成任务,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蔡燕凤从研究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着手:先学习森林的特点(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分布);接着通过塞罕坝案例探究的方法,理解森林锐减的原因(自然、人为原因),分析塞罕坝森林破坏后带来的影响/危害(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后面通过塞罕坝的涅槃,分析保护森林的措施(国家和个人);最后通过高考真题,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检测和巩固。

穆校长和肖书记全程参与听课,高中部所有中层领导,相关学科所有老师都参与了听课评课活动。通过本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在新高考、新方案、新课标下我们形成共识一定要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新课标,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备课,课堂上,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扎实有效的落实目标,要像准备公开课一样去准备每一节常态课。

 

一群人在台上演讲描述已自动生成

会议室里的人们描述已自动生成

公开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