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敬畏心 学习力 人文情——高中部举行理化生组教师读书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3-03-06 浏览次数:2102

202332日上午800—900,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理化生教研组读书分享会《敬畏心学习力 人文情》在D楼报告厅2举行。赵建宁、李烨、袁廷虎三位副校长全程参加,理化生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部分中层干部、青年教师一起参与了本次读书分享活动。分享会由左爱斌主任主持。

电脑前的沙发上坐着男人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首先是物理学科戴秦川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向上兼容与心存敬畏》。戴老师推荐的书目是:《大图景:论生命的起源、意义和宇宙本身》。戴老师简单介绍了这本书的作者和六大部分的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分析当下学生的现状、大学的要求;以及在此状态下自己进行的教学调整。他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1)独立思考、大胆假设;(2)多种方式表达自己。为此自己要做提出第一个主题:向上兼容:在高中课程的基础上,为学生们提供更高平台所要求的能力层次培养、辅导。接着,戴老师从教育的角度思考:我们从事物理教学、教授学生们物理知识和规律的意义是什么?由此引申出第二个主题:心存敬畏。戴老师从规律和诗意出发,指出学生的成长、学习、发展,都有遵循的规律。但是每个人身上的可能性,却是丰富多彩的,所以他希望他的学生人生如诗歌一般,充满希望和韵律。最后戴老师从物理世界、涌现世界、人文世界的关系,作了诗意总结:“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规律中蕴含的不是既定的命运,而是奔涌的未来。尊重每个学生,并敬畏他们身上蕴含的未来的可能性。

电脑萤幕画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接着,化学学科柳叶清老师和大家分享了《终身成长》。柳老师首先对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重点分享“成长型心态”理论。柳老师从“为什么人会有不同,为什么一些人会取得更好的成就?”切入,然后进入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的分析;指出这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的表现,遇到阻碍时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接着,柳老师通过自己的工作经历,提出怎样将成长型思维传授给学生:第一,掌握称赞的方法。第二,正确引导学生面对挫折。第三,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其中正确引导学生面对挫折”,柳老师又举了一个学生的案例,说明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思维。那么如何克服自己固定型思维模式呢?作者提出了四个步骤:首先,要承认并且接受它。第二,观察,明确是什么造成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第三,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第四,教育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最后,柳老师引用作者的话和各位老师共勉:改变是痛苦的,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局限、脆弱、恐惧,要和未知作斗争。

男人看着电脑

描述已自动生成

最后是生物学科张从福老师和大家分享的《翰墨书香羽翼丰》。张老师工作以来,发表了100余篇文章,其中专业的有80多篇,还有散文和诗歌。是一位文理兼通的学者型教师。张老师从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入手,既有职业精神,也有非常接地气的生活。张老师通过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体会做教师的真谛:1、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他说,与科学并非水火不容,爱是一种情感,完全可以从科学角度加以研究和处理。2、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张老师指出,改变表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单向的、线性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思维方式,学会在矛盾中思考,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思考,养成刨根问底、假设多种可能性的思维习惯,并“在思考中反驳自己”。3、学会情景设计,收获理想教育效果。张老师指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情境设计上。4、智慧管理,做聪明教师。张老师说,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协助和交流。越是纯粹的教育,管理色彩越淡。张老师从教育的角度对教师的职业和工作做了理性的解读。接着,张老师谈自己读《苏东坡传》,体会惬意人生。他先从苏东坡学习谈起,说明兴趣广泛,勤奋好学的重要性。他聊苏东坡的生活,指出我们应该激情飞扬,热爱生活。他说苏东坡的人生低谷,启示我们应该豁达开朗,随遇而安。他看苏东坡的一生,提醒大家应该主动把握生命,勇敢面对。张老师对自己有很好的认知:他说,用脑思考、用心感悟,提升自我幸福感。他调侃自己的“贪cai好色观、说自己的宝贵财富观和书写人生观。张老师娓娓道来,将理性和智性结合,给与会的老师带来诸多启迪和思考。

电脑前坐着穿蓝色衣服的男人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三位老师分享介绍后,左爱斌主任做了简要点评。他从敬畏未知、生命和他人的角度对戴老师的分享做了总结,指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重要性。对柳老师的分享,他认识到,通过学习改变观念、思维、方法,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显性和隐性价值。他从读文学艺术著作:激发情感和知性;读“无用”之书:提升思辨和精神;科学的思维训练:培养意识和能力的角度对张老师的分享进行归纳,他说,张老师从碎片到建构,从科学素养到艺术追求对我们有很大启发。希望大家最后都能达成既有专业成长,又能自由生长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