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奏响理与美的圆舞曲 ——读《思辨与立场》有感

发布时间:2021-03-12 浏览次数:1558


高中部语文 刘奕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徜徉在语文精彩的语言世界中,语言审美或已成为主旋律。但在新课标的启示下,思维的建构与运用开始得到各路研究者的青睐。作为新课标语文教育的践行者,在日常教学中深刻体悟到在逻辑建构中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期待能在理性视角下发现语言世界的更多精彩!

但作为一名文科生,在长久的知识逻辑建构中常依赖于感性的直观感觉。而谈到批判性思维,我的刻板印象就是: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要看别人的观点是不是有漏洞,然后就按自己的观点怼过去,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杠精,可以沾沾自喜于自己就是和别人不一样,是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看待事物的。

其实很早就听说了《思辨与立场》这本书,寒假短暂与这本书相遇相交,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思辨与立场》一书的原著译名为《批判性思维》。作者理查德·保罗,是批判性思维基金会的创建者,国际知名作家;琳达·埃尔德,是一名教育心理学家,也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知名作家。两位作家在书中条分缕析的剖析了思维的肌理,揭示出思维顽疾的成因与解决之道,告诉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以及可以训练培养高层次批判思维的诸多简单易行的工具,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心灵成长类书籍。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没有任何东西比可靠的思维更有用。世界上最难得可贵的就是拥有一个不输于他人的思维,这个才是你拥有不可被夺走的财富。深以为然,思维,才是一切的根源!世间万物,我们无法控制也无从改变的太多太多,而只有思维是我们能够直接触及的。

这本书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恍然大悟:所谓的批判性思维,并非鼓励你去做一个怀疑一切的杠精,而应该具备认知谦逊,知道自己的无知。一如苏格拉底的名言:我唯一知道,便是我的一无所知。只有当我们认知到自己的渺小、认知能力有限、视角狭窄、看问题存在着盲区,就不会固执,不固执就不会与人争辩。其实,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特点是批判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会有文化遮蔽,我们很容易接受我们认为正确的和对我们有利的,排斥不同的声音,然后就容易丧失了公平性。

具备认知勇气,愿意挑战自己的信念。敢于悦纳多元甚至对立的观点,才能打开自己狭隘的思维认知,矫正自我中心性的即刻固化。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学会换位思考,拥抱反方观点,赢得 正直认知、认知坚毅,坚持同一判断标准,消除纠结与沮丧,实现 信赖推理及思维自主,获得高层次思维,成为一名独立思考者。而 最高层次的思维,则表现在我们的反思外显化,并能始终保持用一种公允和负责任的态度,随时经得起道德拷问的思考方式。

书中提到高级的思维过程具备八大要素:目的、观点、重要概念、关键问题、信息、解释与推理、假定、意涵与结果。这八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密切重叠。拆解分析思维的要素,有利于我们科学衡量思维的品质。

要评估我们的思辨思维是否高级,作者还列举了高品质思维的标准: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关联性以及深度、广度、逻辑性、重要性和公平性。当我们能自如运用这些思维标准来分别检查推理思维过程中的八大要素,就能发现思维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当我们系统的完成一次这样的检查清单,我们也就拥有了强大的思维工具。

而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深入理解直接的思维和情绪情感的本性,我们常常心安理得的逃避着成长自我的责任,给自己一个无形的枷锁。正如作者所言: 我们大多数人多没能成为我们可以成为的人。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大多决策是无知的,如同永远长不大的巨婴,当遇到那些因决策产生消极后果的时候,就只会一味的逃避现实、甚至推卸责任。当然在教育过程中这也是很多问题产生的导火索。

那么,如何养成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了?作者提供了七项策略:1利用“浪费”的时间,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2将思维标准内化,分段逐一养成习惯;3保留一份思维日记,用于随时自省;4训练认知策略,矫正自我中心性的即刻固化;5重塑你的性格,每个月聚焦一种高级思维要素的养成;6面对你的自我,记录反省并及时复盘;7重新鉴别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让生活接近自己想要的样子。

公正的思维意味着用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的观点,在思维中要不考虑自身和群体的私利,满足思维的各项认知标准。一般而言,它具备以下特质:认知谦逊、认知勇气、换位思考、认知正直、认知坚毅、信赖推理以及思维自主。

详细说来,就是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无知,保持求知的心态,不可傲慢蔑视别人的建议。还要有被挑战自己认知的勇气,学会接纳,能够面对并公正地对待那些我们有着强烈抵触情绪或从来不愿意认真倾听的思想、信念和观点。学会换位思考,站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要站在公平的角度去思考。当然,有些问题很复杂,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追求真理。要认识到自身推理的价值,通过思维推理形成信念。最后,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者,不要人云亦云,时刻保持清醒的思维。

学习做一个自己思维的批判者,提升思维的品质和技巧,是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里唯一的出路。归根结底,培养思维的最佳路径,还是要回到原点: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阅读点亮智慧火光,实践扬起思维风帆!愿能在今后的语文教育之路上,奏响这首属于自己的理与美的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