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教育与家校协作 ——名师公益大讲堂·我校朱焱校长精彩开讲
8月25日上午9点,我校朱焱校长应邀参加南京市名师公益大讲堂。以“学段衔接中如何做好家校协作”为主题,朱校长在金陵图书馆一楼报告厅,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讲座围绕五个方面对“衔接教育与家校协作”进行解读。
第一部分是为什么进行衔接教育。朱焱校长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其一,知识递进需要进行衔接。不同学段的知识密度、深度、难度不一样,实现由易到难的知识递进需要进行衔接。朱校长还以数学教材的比对为例,形象直观的说明。其二,思维层次要求不同。其三,完成的学习任务不一样。比如,学科更加细化、科目增多;书面作业量明显增加;在校学习时长增长;中高考升学压力增大。其四,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各成长阶段的心理水准有不同的特点和特殊表象。承受压力、控制能力也有所不同。
第二部分是衔接什么。衔接教育不是将不同阶段进行简单拼接,而是把人的成长看做一个完整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实现不同教育阶段平稳过渡和无缝衔接。首先是知识方法衔接,即学科知识有机联结、学习方式顺利转变、学习角色自然转换。其次是行为能力衔接,包括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生活能力。最后是个性发展衔接,主要是心理上的适应和学习上的适应。
第三部分是怎样进行衔接。朱校长直接给了“新晋”初、高中生家长的几点建议。对于“新晋”初中生家长,要营造良好的民主的家庭氛围;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多鼓励,树信心;学会放手,培养孩子逐步独立的能力;家校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动态;教会择友,家家互动,发挥合力。对“新晋”高中生家长,朱校长建议,创建学习型家庭环境;教会孩子规划时间,学会自我管理;指导孩子进行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理想;减少冲突,平等沟通;发展思维品质,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部分是衔接教育的落脚点是家校协作。衔接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使它的解决不可能仅依靠学校、教师或家长单方面就能完成,需要建立合力协作机制,促进行政机构、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及社会相关方面相互配合,协作推进。对于如何做好家校协作问题,朱校长给出了几点意见,不踩过界、都要尽责、相互支持与理解。比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在解决幼小、小初、初高的衔接中,高度重视家校合力的作用,丰富家长学校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创新家校合作形式,提高家校合力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家校通力协作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学段衔接问题。
最后,朱校长和听众谈了谈什么是“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