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行-知-创”课堂,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建邺区生物教研活动在我校高中部成功举行
在全校开展AI赋能课堂教学、积极践行“行-知-创”三阶课堂教学研究的背景下,9月23日下午,我校高中部生物教研组面向全区生物教师举办教研活动,展示了三节高质量的AI赋能示范课,分别由熊婷老师、吕甜甜主任、董霞老师代表高一、高二、高三备课组展示了她们的学习成果,受到全区生物组同仁的一致好评。
根据学校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三位老师将人工智能引入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助力“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化的重要路径和方法。她们认真研究,积极准备,大胆尝试,不断创新,用自己的智慧和技术演绎了新时代课堂教学的范式。
本次教研活动中,吕甜甜主任从生活中常见的糖尿病患者入手,开展实验探究得知患者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让学生展开想象如何治疗糖尿病,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通过AI赋能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了解“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关爱糖尿病患者,了解“智能”胰岛素的作用原理、口服胰岛素的设计技巧、自身再生胰岛移植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治疗糖尿病的未来新思路,拓展了思维,收获了灵感。
熊婷老师从一位患糖尿病的老奶奶的无奈求助,告诉学生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是胰岛素,引出蛋白质的学习,课堂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设计,让学生在探究中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牢固掌握核心概念,从结构与功能观渗透生命观念,从球棍模型、拼图链接、动手实践、蛋白质数据库等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实践能力,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
董霞老师的一节课是生物进化的复习课,从窥见海洋中的“变异”密码、AI实验室里的“进化”加速器、缔造解释进化的“认知”引擎、绘制百年海洋“适者”蓝图和致未来海洋的理性与温情建言等五个方面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总结分析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思维进化理论的观点碰撞,在思维探究与概念教学的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的能动性,体现了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科学精神与育人价值。
建邺区生物教研员王红军老师逐一进行了点评,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要求全区生物教师都要积极探索AI赋能的生物课堂教学范式。
高中生物教研组一直坚持创新发展,积极践行科技赋能、实践探究、科研助力的发展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学习欲望,探索生命领域的“未来密码”,引导学生开展生物技术实践探究,提升核心素养。在每年的全国生物学奥赛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