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律动,“艺”彩纷呈
刘若可:
我们常用“美”来赞扬事物。美以艺术的形式,融于生活,陪伴我们的成长。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也许曾在蓝天下奔跑时,抬头望见飘动的白云,正随意地变换奇异的形状;你也许曾在草丛间玩耍时,伸手摘下一簇小小的野花,正如星星般在风中闪烁;你也许曾在树下乘凉时,仰头瞅见健谈的喜鹊,正悠闲地舒展开水墨色的翅膀……生活中的艺术之美无处不在。
下面就由我的同学们,为大家讲述他与艺术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滋养。
李常瑞:
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一14班的李常瑞。
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看许巍的演唱会。音乐人飘逸的长发,炫酷的身姿,深深吸引着年幼的我。而这,也更坚定了我学习吉他的意愿。
初学时,稚嫩脆弱的手指,发青,出血是常有的事。学任何一门技艺,都需要老师的教诲,不断的练习和坚定的意志。渐渐地,努力收到了成效,学习的曲目也从简单的流行音乐到典雅的古典音乐。优美的旋律和琴音让我乐在其中,深深沉醉。
我明白了吉他并不是为了耍酷。学习吉他的过程更是磨砺品格的过程。它能治愈心灵,陶冶情操。当我心情低落时,吉他会让我变得平静,心胸舒展,内心沉稳。随着琴弦的声音,欢乐回荡心中,烦恼就如一片片云朵被风吹得烟消云散。
谢启南:
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一13班的谢启南,
李常瑞同学在和吉他的交流中所感受到的愉快,我也能在国画中体会到。一张素纸,调和淡墨,笔尖稍蘸,依势补笔。小时候,我时常静靠在桌旁,看着妈妈临摹、创作。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困难、挫折时常不期而遇,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学习国画让我收获了耐心、认真、专注和细心。
每每看着落笔后的不协调,毫无韵味的作品,我时常苦恼,就是这样的反反复复让人沮丧,让人想退缩。是妈妈温柔的教诲,悉心的陪伴,鼓励我再次拿起笔,让修改后的画,有了灵性。画着画着,我仿佛触碰到了国画的风韵,春来暑去,秋收冬藏,每每打开一张张已经微微泛黄的画作,依稀能嗅见淡淡的墨香。
国画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之精华,是一种中国式的浪漫,它将无数的绵长,真诚和细腻都藏在墨水中,浸在文字里。我很庆幸,我的童年和国画密不可分,并在日后成了我最大的爱好。
童言:
我是来自初一(14)班的童言
和你们不同,我和钢琴是“被”结缘的。
在我七岁时,我被妈妈拉到了一个琴行,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