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温暖家书,字里行间藏着说不尽的爱

一封家书,一个故事;一份聆听,一种传承。为了响应“心沟通,爱流动”的主题活动,搭建亲子之间沟通的桥梁,近日,我校高中部开展了一系列主题为“一封家书”的德育活动。   写一封家书 为了写好这一封封书信,向孩子传达自己最完整、最饱满的爱,爸爸妈妈们用心、用情,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情感。温暖的、幽默的……都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同学们也敞开了心扉,把平时不愿说的,不好意思说的,不敢说的话写了下来。   一节特别的班会课 高中部的郑昕、吴英杰、吕甜甜、蔡燕凤四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节特别的班会课。课堂上,同学们或深情朗读父母给自己的家书,或是分享自己的感悟,或是交流自己与父母交流中存在的问题······班会课气氛温情而热烈。   读一封家书 致最爱的你 相对于打印出来的文字,“见字如面”的亲笔家书则显得更有温度。妈妈朗读完家书,和女儿深情相拥,让大家感受到了温暖与爱意。   读一封家书 大课间时刻,《河西论道》也开讲啦。高中部邀请了一位家长和两名学生代表。他们通过对话的形式,朗读了《一封家书》中的片段。小小的家书,既是一份励志向善的心路引领指南,也是一份促进自我成长的家庭教育讲义。它提醒我们:一直被父母爱着,也要学会关爱父母,感恩他人。拥有了“爱”的能力,无论求学路上风雨多大,我们都能阔步向前!   写一封家书、上一节特别的班会课、读一封家书,这一系列德育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孩子和父母的距离,也为有效的亲子沟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也许,我们无法回到那个纸墨飘香的从前,但是真情和温暖从未远离。
2021/11/10

《河西论道》——开讲啦

10月,学校学生成长中心组织 “一封家书”主题活动。为了响应该主题活动,搭建亲子之间沟通的桥梁,10月29号上午大课间,学生处组织全体学生在大操场举行了学生论坛——《河西论道》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一位家长和两名学生代表。他们通过对话的形式,朗读了《一封家书》中的片段。小小的家书,既是一份励志向善的心路引领指南,也是一份促进自我成长的家庭教育讲义。它提醒我们:一直被父母爱着,也要学会关爱父母,感恩他人。拥有了“爱”的能力,无论求学路上风雨多大,我们都能阔步向前!     一封家书,一个故事;一份聆听,一种传承。 本次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孩子和父母的距离,在同学们中引起共鸣和启发,也为有效的亲子沟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也许,我们无法回到那个纸墨飘香的从前,但是真情和温暖从未远离。 河西论道活动现场  
2021/11/04

彰显文化风采,创建魅力班级——高中部举行班级文化建设与环境卫生评比

为更好彰显高中形象,学校为高中部出新教学楼,有效的提升了全体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更好的进行高中文化建设,内化文化表达,加强班风班貌,10月28日上午大课间时间,学生处组织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与环境卫生评比活动。 活动得到各年级的积极响应,师生们根据本班情况,设置主题鲜明的板块,整体上,各班教室卫生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图书角温馨实用,书香氛围浓厚;绿色盆栽生机盎然;特别是高一年级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尤为突出,班级教室布置美观;特色文化精彩纷呈,展示了学生多元、活泼的精神风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构建出环境高雅,学生文雅的文化生态。 本次活动评委由各班级劳动委员担任,进行交叉打分,即高一评委为高二打分等,经过评委们的认真评审,最终表彰名单如下: 高一年级一等奖:高一7班、4班、8班;二等奖:高一2班、6班;三等奖:高一1班、5班、3班;高二年级一等奖:高二7班、6班、9班;二等奖:高二4班、2班、8班;三等奖:3班、5班、1班;高三年级一等奖:高三6班、7班;二等奖:高三4班、5班、3班;三等奖:1班、2班;赵校长为获奖班级颁发奖状。 荀子在《劝学》中写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班级文化是一门无形的教育,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希望各班级继续完善、优化班级文化与教室环境卫生建设并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达到以文化吸引人、以文化影响人、以文化教育人、以文化管理人的目的,更好的彰显高中部的文化品位。   颁发奖状 班级一角
2021/11/04

新学期、新目标、新起点——高中部召开班主任会议

2021年2月20日下午,高中部全体班主任、张校长、赵校长在高中部考务办公室参加了本学期第一次班主任工作会,会议由李烨主任主持。 会议第一项,李烨主任对开学班级管理及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进行梳理,同时就学生常规、学习、防疫、心理、安全等问题作以强调,要求班主任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求真务实,也希望各位班主任把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抓细抓实,培养“健雅诚仁、未来胜任”的金中河西学子。 会议第二项,张校长就学部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对班主任提出“四有一勤”的工作要求,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工作时要有目标、有组织、有情感、有心思、要勤奋,推进金中河西高中部对学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2021/02/23

《河西论道》第三期——感恩

2021年1月19日上午大课间,高中部全体学生齐聚篮球场,共同参加《河西论道》第三期论坛,论坛由学生处冯主任主持,本期论坛的主讲人——高一8班纪乐瑶带来《感恩最美好的遇见》。 纪乐瑶同学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学校等角度谈论了感恩一切生活中最美好的遇见,同时对同学们提出希望,认真复习、全力备考,用最好的状态迎接期末考试检测。 学生处李主任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1.本周高中部进入考试周,所有同学课件保持良好的纪律;2.有健康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班级勤通风,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做好个人防护;2.复习迎考期间,平稳复习,用感恩的心回馈父母、老师、为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河西论道》现场
2021/01/20

倾情相伴,让成长更有温度——2020级高中生导师聘任仪式成功举行

2021年1月6日下午,高一年级老师和全体学生相聚一堂,隆重举行我校2020级高中学生导师聘任仪式。 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健雅诚仁,未来胜任”的育人目标,创新金中河西向高品质未来学校转型发展的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从开学初期起,在校长室的指导下,高中部开始筹备导师制的实施:经过多次研讨《高中部导师制实施方案》,动员,老师申报、导师资格审核、确定人员名单,学生填写《导师意向表》等环节后,级部根据同学们的学业情况、日常表现、男女生比例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适当调配,最终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了适合的成长导师,高一年级部共聘任导师34名。 高一年级刘加伟主任宣读了各班导师名单,张校长,倪校长为导师们颁发聘书,学生代表向导师献花表示感谢。 张从福老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张老师的谆谆教导让学生受益匪浅,高一6班郭宸琛同学作为作为张老师的受导学生发言。张老师和郭宸琛的发言让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感受到了激情与温暖的力量。 高中部学生工作处李烨主任对《导师制实施方案》进行了具体解读,并提出了后期师生交流互动要求。我校“高中学生导师制”正式实施,修身垂范、倾情相伴是导师的生命样态,用心沟通、竭诚交流是师生的生活常态。导师和学生团聚在一起,我们有理由相信,师生即将开启一场幸福的生命之旅,过上一种完整的教育与学习生活。 导师聘任仪式现场
2021/01/08

高二年级“韶光流韵”诗歌朗诵大会圆满召开

12月14日,我校高二年级举办了主题为“韶光流韵”的诗词朗诵大赛,各班分别派出两组代表参赛。现场有古色古香的《清平调》,有令人荡气回肠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也有诉说着浓厚亲情的《母亲和我》。 本次比赛中,大家从诗里一窥千年前盛世风貌,自李太白所残留的只言片语中回首,去看旧时倚花倩笑的美人;从陆放翁的家国情怀里遥望,向前是屈原自沉汨罗的无奈,向后却有奔腾不断的后浪。我们为月光下的中国吟诗作赋,说她是第三种绝色,说她有无尽的芬芳;我们为春天放声高歌,歌颂橡树,歌颂春日“好景君须记”的江南。我们都在前行,用双手刻下相信未来,路上我们从席慕蓉那里看见楼兰新娘,从赵凌云那里找到我的南方和北方,从阿紫那里学会生如胡杨。无论走到哪,祖国都是我们抒写最多的对象。 比赛最后,由我校老师对参赛选手的表现逐一进行点评,最终获得一等奖的是《生如胡杨》《春宵一聚,良辰美景君须记》《唐诗里的中国》,获得二等奖的,是《我的南方和北方》《月光下的蒲公英》《相信未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寓言》,获得三等奖的是《祖国在上》《清平调》《楼兰新娘》《母亲和我》《致橡树》《春天遂想起》。诗歌,作为经久不衰的体裁,承载了多少离愁别绪,见证过多少苦难不幸,又传承了多少家国热血,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的那样“读诗使人明智”,我校开展此项活动,也让同学们能更好体验诗词,跨越时空与哲人交谈。 诗歌朗诵大会现场
2020/12/16

《河西论道》第二期开讲啦

12月11日,所有高中学生最期待的学生论坛--《河西论道》第二期开讲啦。本期的主题是“论公德”。 论坛在学生工作处冯主任的主持下进行,冯主任强调,“立德树人”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作为学生,首先要明大德,有家国情怀,爱党、爱国、爱社会;其次是讲公德,遵守社会群体中的道德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最后是有私德,指个人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如“慎独”。 高二7班王馨玥同学给全体高中同学带来了《心存公德,行伴公德》的演讲。王馨玥的演讲深刻的阐述了公德的重要性。最后,高中部李主任对各班常规管理给予肯定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河西论道》现场
2020/12/14

院士走进校园,科普点亮梦想

12月8日下午四点,中科院院士、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南京大学教授都有为走进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为高一年级400多名学生带来以“青春无悔创人生”为主题的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都有为院士是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年10月生于浙江杭州。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等职。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磁学和磁性材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重点研究纳米材料的磁性以及与自旋相关的输运性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2007年度何利何梁科技进步奖。与科研组师生一起发表SCI论文800余篇,引用逾万次。 都院士告诉同学们,自少年时代便要立下志向,使今日的努力为日后的飞翔高度奠定基础,一句铿锵有力的“自古英雄出少年”道出了教授对于立志与理想的见解。都院士向同学们讲述了诸多成就辉煌的科学家。通过都教授的讲述,这些科学家不再是书本上的词条,更为学生的青春发展提供了引领,使人豁然开朗,领会到接受教育需要求实、严谨,需要勤奋好学、努力创新、谦虚质朴,要学会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在追求志向与梦想的路上,都院士嘱咐同学们要具备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要乐观、奋进、团结、有爱、自强不息。人才应是先“人”后“才”。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大写的人。最后,都教授祝愿同学们今后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做一个堂堂正正,受人尊重的中国人,在不同的领域中,做出出色的成绩。 讲座结束后,同学纷纷表示获益匪浅,他们分享说,短短一个小时的讲座,他们深刻理解了“天才源于勤奋,挫折是天才的垫脚石”。谢谢都院士的讲座,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要努力学习的信念和决心! 名家纷至,思维荟萃。河西沉浸在浓浓的学术氛围当中。未来,金中河西将继续开放办学整合资源,丰富内涵,聚力提升! 讲座现场
2020/12/10

倾情相伴,让成长更有温度——高一年级导师制启动大会成功召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深化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任课教师的指导和教育作用,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为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富有个性、多元发展的主体,发挥教师对学生成长中的个体指导作用,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格局,我校积极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举措。经过前期多次研讨、充分准备,11月 18日上午,我校高中部召开“倾情相伴,让成长更有温度”----高一年级导师制启动大会。 大会由高一年级部刘加伟主任主持,他说:“实行全员导师制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一项核心内容。每位导师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成为学生生命中的“引路人”。 高中部学生工作处李烨主任对导师制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等各方面作出具体的解读。同时希望导师对孩子们能做到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学业上辅导。 张晓莉副校长提出:导师工作是一个爱的工程,是一个启迪心灵,传递智慧,塑造良好品行的事业。我们每一位导师都要努力为自己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立体式的有效指导和帮助,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精神关怀者,把金中河西的孩子培养成有情怀、有智识、自由思想、有能力创造和体验幸福的现代人。相信在我校师生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通过导师制的落地生根,会让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更有温度。   导师制启动大会现场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