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里,笛声到南山——高中部召开教师读书分享会
10月29日下午四点半,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理化生教研组读书分享会《秋光里笛声到南山》在D楼报告厅2举行。穆耕森校长、张晓莉、赵建宁两位副校长全程参加,理化生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部分中层干部、青年教师、其他学部的部分教师一起参与了本次读书分享活动。分享会由左爱斌主任主持。
首先是物理学科张旖旎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师无定法 取法自然》,张老师今年刚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但她一直在思考“应该秉承怎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做到‘学生喜欢,同行认可,家长信赖’?”等一系列教育教学问题。张老师从《学校生活社会学》这本书入手,结合自己课堂案例---《学生提出半透膜永动机的想法》,张老师将物理、生物和化学学科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整理,从而对物理教学进行反思,提出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科学,只有讲得有理有据,学生才能心服口服。对于教育教学,张老师认识到:“师无定法,取法自然”。在面对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时,老师应做相应的调整,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老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学习,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接着,化学学科黄宇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唤醒教育活力,走向理想课堂》,黄老师从教学名师贲友林的《重新认识课堂》入手,指出理想课堂应该是“以生为本,学为中心”。黄老师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它们分别是:“学生,有鲜活的生命”;“教师,有开阔的视野”;“课堂,有生动的故事”。唤醒教育活力,走向理想的课堂;我们不缺理论,我们缺的是和理论相一致的行动。理想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黄老师认为:在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争先恐后地举手,自信大方地表达,或补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质疑,充满有主见又不失童趣与深刻性地争辩,一个个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生产者,又是知识、思想、方法的传播者,是学习的主人。
最后是生物学科吕甜甜老师和大家分享的《拨动心弦的艺术》---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吕老师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这本书的重要内容,它们分别是:1.顶着光环行走的人---晕轮效应;2.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就动机;3. 3+1不等于5-1---心理加减法;4.绝望的体验---习得性无助;5. 教育无小事---蝴蝶效应。吕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指出在教育教学上,教师应实事求是、全面掌握学生信息、切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