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园地

纸短情长——六年级献礼建国70周年现场书法大赛顺利结束

5月13日,书法教室墨香四溢,“纸短情长——献礼建国70周年现场书法大赛”正在进行。四月,经过初选,六年级共有11位同学脱颖而出,进入到现场书法大赛的决赛。小选手们研末、铺纸,用深情书写一首首爱国诗篇。 来自六(3)班的尹宣博同学,写的是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他说这首诗之前在语文课上学过,非常喜欢,觉得大气磅礴,表达了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又符合这次大赛的主题,于是迫不及待地书写起来。 选手完成后,将作品张贴在书法教室,经过评委的评选,共有2幅作品获得一等奖,4幅作品获得二等奖,5幅作品获得三等奖。通过本次大赛,同学们积累了爱国诗词,用一幅幅书法作品为祖国建国70周年献礼! 学生书法作品 学生现场书写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2019/05/15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统编版《草原》的教学研讨

2019年5月6日下午,高年级的部分老师在小学部的录播教室参加了统编版《草原》一课的教学研讨。本次研讨由六年级的孙静和曾敏敏两位老师执教《草原》的一、二课时。凤凰母语教师发展工作室的汪笑梅主任在课后进行了指导。 孙老师和曾老师分别抓住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两个角度展开教学。两节课都深入细致地解读文本,总体来说目标明确,教学板块清晰。两节课都围绕统编版的导语提示“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运用想象和联想的阅读策略,教会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我们关注学生,设计了多种活动,在丰富的活动形式中,感受草原的美。课堂上,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氛围非常好。 课后,汪笑梅主任给予两位老师的课很高的评价,两节课各有特色。孙老师文本解读能力很强,在品味散文文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曾老师的课有很多学生活动环节,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她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汪主任希望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语言的习得和散文文体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次教研我们围绕统编版《草原》进行研讨,解读文本,关注统编版教材的特点,为下一阶段全面使用统编版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还将在教研的道路上继续探索。   曾老师上课 孙老师上课 课后研讨 学生板书
2019/05/10

专家引领 团队共建——记五年级语文组凤凰母语研讨活动

4月22日下午,凤凰母语教师发展工作室专家汪笑梅主任,江苏省首批名校长、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袁浩校长来到我校指导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开展凤凰母语研讨活动。 此次研讨活动,戴丽娜和钱莹两位老师以《白鹭》为例文进行教学展示。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带领学生在优美的语境中品读体悟。钱莹老师从白鹭“外形美“这一角度入手,通过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感受名家散文的语言,欣赏白鹭的美。钱老师深情的朗读,把学生们都带入了美的氛围中,让大家都体悟到了文章的语言魅力。第二课时,戴丽娜老师围绕文中描写白鹭的画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品读赏析。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表达了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学生们表现出了较好的语文素养。 随后,汪笑梅主任和袁浩校长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进行了细致而详尽的点评。首先,汪主任对两位老师教学环节中较好的地方给予了肯定。其次,汪主任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在教学时要加强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多感受;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尤其是半文半白的语言,联系经典,拓展生活经验,学生更易理解;减少概括,深入琢磨语言,把握每一个镜头,充分发挥想象等等。袁校长对两位老师也提出了要求,在单元目标的引领下宏观把控,教学目标要精准,关注课后习题领会编者意图。袁校长在指导中,强调了“深入浅出”的重要性,这让我们的老师更加明确了教学方法正确运用的重要性。 研讨活动在两位专家儒雅婉约地分享中结束,所有参加的老师都对课堂教学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也明确了今后教学研究的重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期待专家们能更多地走进课堂,与老师们更深入的交流,给予老师们更多的指导,帮助老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戴丽娜老师执教《白鹭》第二课时 老师们认真聆听专家的指导 两位专家进行指导
2019/04/30

希沃白板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4月18日周四上午,顾颖龄老师为小学部全体英语教师带来了一场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课堂的知识盛宴。 顾老师在3月份举办的建邺区小学英语智慧课堂赛课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顾老师结合赛课的课件“Seeing the doctor”以及赛前准备的“Whose dress is it?”为大家讲解了“希沃白板”的功能。希沃白板是一款由希沃(seewo)自主研发,针对信息化教学而设计的互动教学平台,,是一款专门针对教学场景设计的互动课件工具,提供课件云同步、学科工具、思维导图、课堂活动、超级分类等多种被授课常用功能,只需简单的操作就能让知识跃然呈现,是一款为互动而生的强大软件。希沃提供的基础工具操作简单易上手,生成式教学让课堂如此有趣。同时,手机端可以随时控制大屏,在课堂中实时展示学生的成果,授课方式让老师随时掌握,以小见大,教学效果独具一格。顾老师在课件中为大家细致地讲解了编辑课件的基础功能,如:屏幕批注,及时反馈;遮挡隐藏,分批呈现;拖放组合,灵活互动;模式切换,方便演示。希沃自带的智能小游戏和班级管理功能更是让台下老师兴趣满满,一节基础的语法课,在顾老师的智慧课件中变得绚丽夺目。 希沃白板的应用需要老师们不断在备课中探索,顾老师的精彩演绎给我们打开了信息技术的大门,相信有了这盏启明灯,我们一定能够发现希沃的更多强大功能,结合日常教学,把课堂变得更加智慧,有趣! (文/张淑颖、图/陈着)   华主任总结 顾颖龄老师展开讲座 王卉老师主持会议
2019/04/25

经历数学学习历程,获得数学学习进阶——数学抽象教学研讨

2019年4月23日下午,小学部全体数学教师齐聚录播教室,开展了以“经历数学学习历程,获得数学学习进阶——数学抽象教学研讨”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 此次教研活动由三、四年级数学组承担,展示了两节教研课。 首先由王文利老师执教《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数学的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我们的生活需要。概念教学是这样,抽象概念的教学更是这样。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的愿望。王老师正是抓住这一特点,从小猴分桃这个合理化的场景引入新课。课中,王老师充分应用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感知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含义。 接下来,陈雪蕊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认识平行四边形》。陈老师以小学数学新课标为基本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整节课层次分明,陈老师紧紧围绕平行四边形的几个特征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分别平行的特点。 课后,老师们在研讨时,对两位老师的课作了高度评价:他们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表象是感性认识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和桥梁,因此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建立能突出事物共性的典型表象是非常关键的。希望老师们能将这样的方法继续运用到以后的抽象教学中去。 (图文/王丽) 王文利老师执教《认识几分之一》 陈雪蕊老师执教《认识平行四边形》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讲
2019/04/23

《我眼中的艺术家》——艺术组校级公开课教研活动

 4月17日上午第一节课,艺术教研组开展了以“我眼中的艺术家”为主题的美术教学研讨活动。全体艺术组教师参与研修,本次活动在综合楼四楼美术教室开展。     本次研修活动由陈叶蓝老师带领三(8)班的孩子学习课外拓展课程。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新材料进行名作的再次创作,锻炼他们的动手和配色能力。在教学中,陈老师先介绍梵高的个人信息与创作经历,欣赏《星月夜》,引导学生鉴赏。再出示示范视频,学习制作过程,探索总结创作步骤。辅以陈老师的示范,讲解配色,敷黏土与刮粘土的方法。最后陈老师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发挥学习,共同创作,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     课后,老师们留下继续展开研讨。两个学科的老师都从不同专业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美术老师们赞美陈老师的语言美,在教学时在不知不绝中引导孩子自主学习与创作,如“分析笔触,敷泥方法”等。音乐老师表示听完本节课,很想亲手尝试制作,并赞叹“纽扣星月夜”“粘土向日葵”的精美。音乐于老师评论孩子们的孩子的作品非常好,课堂常规也很棒,可以看出平时课堂的练习非常扎实。最后夏主任总结:陈老师的课堂可以看出,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合作习惯。黏土的使用可以看出学生在平时的手工非常的扎实,希望以后可以一直保持,也能够将课堂的语言更加连贯性。    像这样的教研课,艺术组以后还会多多开展。从不同老师不同学科的角度,看不一样的课堂,相信会给开课老师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2019/04/17

经历数学学习历程,获得数学学习进阶——数学运算教学研讨

2019年4月16日下午,我校邀请了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特级教师王凌来指导我们的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教研的主题是“经历数学学习历程,获得数学学习进阶”,由卢欣宇和韩晶晶两位老师展示两节教研课。 第一节课是由卢欣宇老师执教《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卢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例题教学中,合理运用运算教学的行为操作、表象操作和符号操作,突破重难点。在练习中,以闯关的形式进行,增加趣味性,避免单纯的技能性训练。 第二节课是由韩晶晶老师带来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韩老师扎实的基本功、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设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练习的设计,难度由低到高,不断有知识的迁移渗透和变式延伸。 随后王凌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细致地评价与建议。王特肯定了两位老师的用心设计,同时建议处理教材一定要学会抓主线,丰富教材的例题,丰富学习的素材。在使用三种操作时,要放大表象操作,让学生多看图回忆算理和算法。王特还指出,学生的运算能力包括会算、会解释、会联系、会运用和会选择,这也为老师们的运算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王特的指导给了大家许多启发,希望老师们之后能继续交流研讨,分享各自运算教学的心得与技巧,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图文/王丽)   卢欣宇老师执教《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学生动手操作中 韩晶晶老师执教《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老师们仔细聆听并记录 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王凌老师精彩点评
2019/04/17

“高效提问、发展学生阅读思维”——孙菊老师莅临指导

春风自来,静待花开。4月11日周四上午,建邺区发展中心英语教研员孙菊老师莅临我校教学指导,围绕“高效提问、发展学生阅读思维”为主题展开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我校陈义老师和余进跃老师进行教学展示活动。 第一节课由陈义老师带来2B朗文Chapter3 PartC的小故事进行教学。陈老师的教学紧紧围绕故事发展的四个时间点,以小鸟们战胜小猫为主线,学生兴趣满满。同时,陈老师能够深度挖掘图片的细节信息,拓展学生的语言,丰富故事的趣味性。母爱情感的升华贴近生活,小视频的欣赏为学生们的语言输出提供启发。孩子经过一节课的学习,高效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第二节课由余进跃老师带来跟上兔子第三季绘本“White Ghost”。余老师以海洋生物视频导入,清晰的海底世界与最后生病的动物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对“White Ghost”故事充满兴趣。随后,老师以Ghost为主线,把文章分为,动物生病、医生诊断、找出病因、解决问题四大板块,用齐读、表演、复述、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拆析故事,层层推进,揭开“White Ghost”的真面目,让学生体会到塑料袋对海洋生物的危害,从而升华情感,共同绘制“倡议书”。 孙菊老师对两节课展开细致地评价与建议。孙老师指出,绘本教学的宗旨在于让学生整体理解故事,通过学习,产生共情和怡情。老师们在备课时应该整体把握故事的主线,“先立森林,后立树木”。细节的设计在于关注图片的信息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挖掘。同时,老师的提问要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且把学生琐碎的思维火花,用自己的语言提炼整合出来。 孙老师的一席点评,点亮了我们的思维,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思路提供了正确地方向,老师们收获满满!     陈老师与学生共同表演 陈义老师教学 孙菊老师指导教学 余进跃老师教学 余进跃老师指导学生
2019/04/16

小故事中的大道理——记第二盟区寓言故事教学研讨活动

2019年4月8日下午,第二盟区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寓言故事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小学部录播教室举行。 教研活动的第一个环节——课堂观摩。李婧老师和王琰老师分别执教《寓言二则》中的《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位老师从“教—学—评一致性”的角度,结合低年段学生学习特点,拟定“识字朗读,感悟形象”的教学目标。 第一节课,李老师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评价语言不仅丰富、亲切,还能够激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针对性地指导朗读。李老师在课堂上的动作表演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调动了孩子们的所有感官来积极参与。 第二节课,王老师则采用教师范读、个人读、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自由读、比较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王老师更以精美的图片,生动的演示让孩子们理解了“揠”“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中,两位老师都能够牢牢把握住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于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 研修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执教教师自评,盟区老师互动交流。盟区各学校代表老师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晓庄一实小的蒋校长认为,两位老师的公开课流程主线清晰,环环相扣,设计巧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知识。 研修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周娇老师“依据寓言文体特征,实施寓言本体性教学”的讲座,周老师从“把握文体回归本体教学”“关注学情树立儿童意识”“根据学段选择合宜方式”这三个方面讲述。在讲座中,周老师对二(1)班学生进行了课堂效果测试,并作了科学细致的数据分析。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两节公开课课堂知识有浅到深,从字、词、句入手,严格把关,落实掌握程度。 最后,学部语文教研组长邱老师对这种活动进行了总结:“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和变革,有效课堂一定会从偶一为之的无心插柳走向高度自觉地日常必然。 蒋乐萍校长点评 老师们认真听课、记录 李婧老师执教《亡羊补牢》 王琰老师执教《揠苗助长》 学生们积极举手发言 周娇老师的讲座
2019/04/11

音符与乐器的邂逅——艺术组校级公开课教研活动

4月10日上午第一节课,艺术教研组开展了以“音符与乐器的邂逅”为主题的音乐教学研讨活动。全体艺术组教师参与研修,本次活动在综合楼五楼音乐教室开展。 本次研修活动由王瑶琪老师带领二(1)班的孩子学习了二年级下册《夏日的雷雨》。王老师在本节音乐课加入的小乐器——陶笛。《夏日的雷雨》是一首简洁上口的猜谜歌,课堂中王老师用歌曲的旋律律动唱谱来熟悉,将陶笛引进旋律中。解决了旋律,王老师出示了画面,把学生带入到歌曲的有关情境中,教师提供了“ 1、一 闪    闪、轰 隆    隆、哗 啦    啦”三组节奏,让学生根据歌词和旋律猜谜语。随后通过诵读歌词,与学生一问一答的合作,让学生感受到猜谜歌的乐趣。歌曲的学习后,王老师通过与学生歌声的互动、陶笛吹奏的互动让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非常的有趣。最后王老师用了创编歌词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 课后,老师们留下继续展开研讨。两个学科的老师都从不同专业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音乐老师们赞美王老师的歌声美、语言美、肢体美,给学生创设了审美的情境,在教学时在不知不绝中让孩子学习了很多乐理知识,如“换气记号,切分节奏”等。美术老师表示听了孩子们的歌声,觉得这首歌曲非常的好听,称赞孩子们的唱歌方法和习惯很好。美术陈老师评论孩子们的陶笛吹奏的非常好,可以看出平时课堂的练习非常扎实。最后夏主任总结:王老师的课堂可以看出,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演唱习惯,低年级孩子没有喊唱的情况。陶笛的吹奏体现了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非常的扎实,希望以后可以一直保持,也能够将课堂的语言更加连贯性。 像这样的教研课,艺术组以后还会多多开展。从不同老师不同学科的角度,看不一样的课堂,相信会给开课老师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
2019/04/11